喜剧网络剧“把关人”前期剧作策划的几点核心
摘 要:网络剧作为近年来中国“网生代”语境下生发出的一种剧,从最初的短视频笑话到短剧再到日益追求品质的平台自制剧,其流变过程中备受关注。而网络剧与传统剧作形式在前期策划编剧阶段存在自己的特征,本文笔者深入参与调查喜剧网络剧生产过程,在前期策划编剧阶段的生产核心要素的基点上,总结提出作为一名喜剧网络剧“把关人”在前期内容生产上应该把握的几点核心。
关键词:网络剧;喜剧;“把关人”职能;大众文化解构
一、引 言
伴随着网络媒介形式的应用,最早的网络剧产生于2000,严格的界定其属于一种短视频笑话,因其依托网络媒介形态故成为网络剧雏形形成期。2009年后网络剧呈现网络平台自制“门户剧”的态势,其规模品质都有明显提升。然而网络剧研究在10年间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但是研究领域有从传播学、影视剧作、网络剧形成缘由、成功动因、案例研究等方面切入,重在综述网络剧现状分析其传播价值和叙事风格等,可以说,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处于一个不断发掘和渐渐深入的阶段。然而利用质化研究手段,深入到网络剧生产过程本身中去的研究“把关人”的却是少之又少。
对网络剧最早的研究开始于1999年上海戏剧学院钱钰的《“网剧”网络与戏剧的联合》,文中对网络剧的界定是“通过互联网传送,由网上计算机接收,实时、互动地进行戏剧演出的新的戏剧形式。”笔者认为网络剧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呈现完整戏剧结构,精准受众的一种戏剧形式。具有篇幅短、话题性强、时效性强、精准受众投放、生产灵活、内容体解构大众文化等特征。”
毋庸置疑,网络媒体、自媒体的相继出现颠覆了传统影视行业“我做你看”的产生模式,“长剧情大情节”的剧作方式,电视台、影院的播送平台,力求覆盖受众面广等。然而在网络剧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度简单化、碎片化(若把碎片化发展为一种影视风格便是很好的尝试)低俗化、制作粗糙、价值观念偏差等问题,反映出发展初期市场不规范不完善。而当前网络剧自制的发展模式下,其在制作品质、内容生产上等有所转变,具有十足的“网感”,注重塑造生活实感、解构大众文化、从草根角度看草根的鲜活视角。同时网络剧代表了当今中国影视的新气象,在吸收美剧、韩剧、日本漫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视频文化、社会热点、现实困境,使得网络剧直接“站在生活中看生活”的姿态,引起受众的共鸣。
“把关人”(gatekeeper)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的。卢因认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而在网络剧策划阶段也存在“把关人”的形象,与其他戏剧形式如电视剧策划人的工作角色类似,但却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一定差距,下文主要以笔者对网络剧喜剧“把关人”在前期策划的研究,总结出把关人该把握的几点核心。
二、“把关人”需把握的核心几点
1.类型、题材。与各大戏剧类型一样,一部制作优良内容出彩的网络剧在前期策划阶段首先需要确定的是这部剧的题材、类型、定位、形式风格。剧本开发阶段这些核心点对此后整个项目有些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假如选择快递员为主题的网络剧,题材便是取自快递员生活的框架、类型在该题材的框架之下可以是生活剧、情景剧、荒诞派、喜剧等。定位主要诉诸于该剧的受众问题,受众往往决定了在前期项目融资时期的取向。例如一个以都市白领青年为受众的爱情情景喜剧,这样的题材类型定位取向必然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前期让广告公司代理项目植入广告商、风投或者本项目制片人直接洽谈植入广告商时都可以向一些时尚品牌渗透,如汽车、手表、手机、服装等。
喜剧类网络剧在策划阶段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确定题材与类型,题材和类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题材即它所反映生活的角度,是从生活中萃取的故事(《屌丝男士》中的大部分剧情),还是神话玄幻故事中而来的故事?(《万万没想到》中白蛇、宙斯、小龙女和杨过等大众文化中的神话文艺形象作为其解构的题材。);类型是艺术加工时所需采取的手段。把关人在这一问题上在与制片人、编剧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要有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和专业的判断标准,即时筛选出适当的题材、类型和定位,为项目前景打好基础。
2.营造场感,把握节奏。“场感”和节奏是把关人对编剧剧作成品的重要指标,网络剧剧本、表现形式与电视剧剧本、表现形式不同,网剧往往节奏快、笑料密集。传统编剧很难适应这一点,容易故事拖沓,剧情水分大。同时在编剧行业中往往出现剧本没有“场景感”“镜头感”的问题,“场感”即剧作,令阅读者有“在场感”,场景、人物状态鲜活的情况,如果编剧塑造出优秀的“场感”,把关人能更快、更精准的发现剧作问题所在,同时有利于导演的二度创作。
3.反向叙事、笑料设置。喜剧创作思维与正剧、悲剧不同往往具有“反向叙事”的特征,台词“正话反说”、“故意说过错话”、“自说自话”、“说漏嘴”、“谐音”等技巧,剧情“意外反转”、“打拉式前进”,“挖掘生活典型素材”观众以为是这样的其实是这样的,与观众“捉迷藏”。人物的形象的“夸张比对”、“典型性”等都是反向叙事和笑料设置的关键技巧。但目前大多数喜剧剧本存在“剧情太顺”、“台词平淡”、“创意老套”等问题。把关人在编剧剧作最容易犯的错误上一定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标准去评判剧作是否合格。
4.大众文化的解构运用。网络剧实时性,对社会热点有天然的关注,素材很多取自大众文化领域,如《万万没想到》中把“吊注孤”这一网络用语的由来事件做成其中一集的故事。所以作为网剧的“网感”从何而来就是对大众文化领域问题的关注,把关人应该密切关注并提醒编剧。
5.平台特征和受众调查。各大门户视频平台有自己的定位,做出符合门户风格的网剧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直接决定着网剧发行和推广前景,把关人应合理把握精准定位。受众也是重中之重,网剧作为“站在生活中看生活”的姿态更应该关注受众问题。(笔者带两份不同风格的网剧剧本针对95后做调查,调查显示95后总体更喜欢简单温暖的剧情,而他们也意识到作为网络剧悬疑和搞笑是更加能够切中要害,同时95后深受到动漫、玄幻小说、游戏的影响,也是该群体的特征。)因此在剧作方面要考虑到一些因素加入其中,注意情节的游戏感,过关斩将的设置问题。
6.核心价值观的介入问题、市场流变的关注。任何剧集的核心点都是价值观的植入,而成败又依赖于对市场流变的把握是否到位?当前中国影视剧在价值观上存在不少问题,很大原因在于“把关人”职能的丧失,一些影视投资以市场为基准点忽视内容体作为一个大众文化媒介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和造成的社会影响。市场和正能量的价值观并不冲突,“把关人”应当寻找其切合点,并发挥把关人的职能,使得网络剧产品成为经得起市场、受众、社会检验的好作品,这也是“把关人”形象的理想塑造。
三、总 结
中国网络剧目前繁华局面的同时,也造成一些乱象如《太子妃升职记》被迫下线,现象背后的本质,是网络剧“把关人”职能的丧失,只有“把关人”形象的规范塑造和职能的发挥才能够给观众带来满意的戏剧作品,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因此,本文在深入田野调查快递题材网络剧前期策划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把关人”需把握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戴锦华.电影批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凌凌.网络传播理论与事务[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春英.大众文化语境下网络剧的传播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2.
[4] 周芳.国内视频网站自制剧的问题与反思[J].今传媒,2013(4).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