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媒体转型——访施水才
京拓尔思公司1月24日晚间发布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5年实现净利润1.10亿~1.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5%,上年同期实现盈利9593.99万元。对于业绩变动原因,拓尔思总裁施水才表示,主要报告期内,公司在行业变化和服务化聚焦战略方面取得较好进展,在政务、媒体、安全、金融等行业实现了较好的营收增长,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落地逐步加快,公司整体上保持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健康增长。
我们再回溯到2015年的8月3日,据重庆日报消息,当天,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行项目签约仪式,重报集团投资1000万元,采用拓尔思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共同打造建设“重报集团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监管服务平台”项目。该项目根据重报集团新闻内容建设和管理的需要,重点开发和建设集团全媒体新闻生产监控、传播效果分析、全媒体大数据资源、用户资产管理、智能决策分析、版权维权等“六大板块”内容,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建设和新闻宣传管理。
在全国报业系统进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全面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拓尔思公司在传媒领域尤其是在报业系统业务拓展高歌猛进,成为其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优异成绩的取得,与一个人的奋斗和他所领导的团队的努力有着莫大的关联。他就是施水才,中国报业协会理事,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大数据信息处理专家,科技部863计划“中文信息处理”重点项目专家组成员。1993年拓尔思公司的前身易宝北信成立时,施水才作为创始员工加入易宝北信公司,历任公司工程部经理、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现为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领导拓尔思公司于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近日,中国报业记者专访了施总。略显黝黑的皮肤、健硕的身材和一身休闲的装束,给人以邻家兄长般的亲和力。典型的理工男气质,淳朴稳健、言语随和、厚实憨态的施水才,让人很难将其同那些时尚前卫的互联网企业家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他自然谦和甚至略带羞涩的气质中,却流露出企业家的执著睿智和责任担当。
未来的媒体,必须是技术公司
记者:近年来拓尔思和几大报业集团的合作令人印象深刻,拓尔思俨然已经成为服务媒体融合发展的知名信息技术供应商。请问施总,拓尔思基于什么成为了服务媒体融合发展的科技企业?
施水才:先从公司的名称讲起。拓尔思成立于1993年2月,原名北京易宝北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1年12月更名为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RS是英文Text Retrieval System(文本检索系统)的缩写,是拓尔思的产品品牌。如今,TRS的内涵已远远走出文本检索的范畴。但我们是依靠这个起家的,一开始就是北京信息科技学院的几个教授依托自身的研发力量办起来的校办企业,我是第一个创始员工。后来通过改制和引进投资,以及技术研发而发展到今天。作为一家大数据技术服务提供商,拓尔思以自身创新发展和产业整合并举,坚持“技术+服务”的双轮驱动战略,自主研发推出海贝大数据管理平台,为政府、媒体、安全、金融、教育、大企业等领域提供有竞争力的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
记者:当前,基于大数据和云服务的媒体融合战略,越来越受到诸多报业集团的重视。您对媒体融合、大数据云计算和传统媒体未来发展等问题,有何见解?
施水才:我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未来的媒体,必须是技术驱动型公司。全媒体采编的概念已经落伍,在某种意义上抑制了媒体融合创新。过分强调采编,意味着媒体可能没有重视传播、运营和用户资产的经营。而媒体融合过程中的技术供应商,应该从成本方演变成和媒体一起运营一起赚钱的人。技术供应商必须抛弃封闭的系统,走向开源和开放,“移大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是技术路线,技术厂商必须具有帮助客户运营或者数据变现的解决方案和能力,特别是数字媒体营销的能力。大数据的关键,是应用的落地和效果,最怕的是为了大数据而大数据,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搞运动,要真正推动产业发展。而传统媒体最终的生意,都还是关于数据的生意,决定命运的是用户。
媒体公司或者报社要转型,转型到“大数据+云计算”,要从卖产品转到卖服务。比如以前,我们研发一套产品,是找很多代理商或合作伙伴,现在变了,最主要的变化是,开源后技术门槛没那么高,大家在很多技术上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所以现在的关键是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对于我们来说,当然也要发挥现有客户的优势。我们如果能借用客户尤其是媒体的数据搞开发,那就很有优势。我们具有行业知识优势,未来要把客户转换为我们的数据提供方,并转移到类似云平台。
记者:拓尔思大数据技术具体能应用到哪些领域?
施水才:拓尔思做大数据,整个战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大数据基础平台,这也是我们的优势。TRS在这方面研发了两个产品,一个叫海贝,一个叫水晶。第二层,大数据应用。目前大数据应用的热门领域主要包括四大类:第一类是电商,就是精准营销;第二类是安全,包括情报分析和舆情监控;第三类是金融;第四类是公共服务,包括政府公共服务、医疗交通服务等等。TRS目前主要精力放在电商之外的三大领域。电商类因为数据在别的公司,一般技术类企业拿不到数据。第三层,大数据跨界创新。如数据交易、舆情大数据、智库、精准营销、征信服务,包括广告DSP等。最近拓尔思专注于大数据数字营销领域的新投资,也是寻求投资和业绩相吻合的探索。这类服务可拓展的方向很多,但目前多数处于前期数据的收集阶段,未来更可以切入到报业、财经和金融领域。上海有家做盈利预测的公司,每年花百万元购买我们的文本挖掘技术,说明我们的智能分析技术对应的应用价值是很大的。这三层拓尔思都在深入地做,也是大数据可发展的三大转型方向。我们的策略是“大数据+”,可以加行业和服务。
而这些,正是拓尔思可以全面服务全国报业系统融合发展的核心技术。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传统报业向新兴媒体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拓尔思成为促进报业从传统新闻生产者转变为信息服务供应商的技术供应商,成为各省、市报业集团(报社)融合发展的助力者,成为与各地报业利益共赢的合作伙伴。
记者:拓尔思的市场定位是什么?
施水才:我认为,拓尔思的定位是在传统报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有所转变的,就是将技术供应商从成本方演变成帮你或者和你一起赚钱的合作者。过去是报社花钱厂商建设,只考虑满足业务需求,基本不考虑后续运营和挣钱的问题。现在技术厂商就必须具有帮助客户将数据变现的解决方案和能力。拓尔思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必须厘清思路:我们要帮助媒体挣钱,而不是变成媒体集团的成本,通过向媒体要钱转变成和媒体一起挣钱。未来拓尔思必须通过投资兼并、运营、管理输出等形态,和媒体一起挣钱。这方面乐视网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没有技术的媒体,未来没有机会
记者:您认为国内的报业集团,如何借助大数据工具,建立自己新的媒体融合形态?
施水才:首先,我认为,报业集团不能对传统媒体的东西抱住不放,不能过分强调采编环节。关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出路,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判断:一是传统媒体正在加速衰退,断崖式下滑已经成为现实,其衰落的速度比人们预计的还要快很多。但衰落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触底反弹,传统报业先天性的公信力优势和专业的新闻采集优势还是很多新媒体所不具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与拓尔思这样的技术公司进行无缝对接。二是移动和社交已经全面颠覆了媒体的消费和传播方式,自媒体具有巨大的能量,未来的媒体是小型化的。而物联网、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将开辟新媒体更加辉煌的未来。趋势上,科技公司利用大数据聚合作为切入点,逐步发展内容创新和生产,未来会主导媒体的发展,媒体公司要能生存下去必须变成科技公司。三是中国的传统媒体正在加速媒体融合的步伐,媒体要做好融合,更要做好分化创新。全媒体和中央厨房之类的概念如果不以新媒体为出发点,必将失败。
记者:那么没有技术的媒体,就完全没有机会了吗?
施水才:我前面说过,未来的媒体公司一定是技术公司,比如阿里收购那么多媒体公司。中国大型技术公司收购媒体公司,是一个趋势,你有媒体影响力,那我就买一个媒体。主要原因是对创新的理解不同,中国对创新的理解是垄断技术,而美国的创新模式是颠覆。中国的抄袭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导致媒体也会被各种互联网技术所影响。这当然也说明,技术就是媒体。没有技术支撑的媒体,未来没有机会。
记者:近两年来,中国报业协会响应中央号召,在报业媒体融合发展领域做了很多努力,连续召开了两届全国报业新媒体发展大会,在内江召开了首届全国地市党报发展研讨会,总结交流报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促进了全国报业系统的融合发展。您能否给中国报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施水才:传统报业在融媒体发展战略方面,有几点要注意:一是对过去的资产不能太留恋。二是对广告产业整体的下降趋势要有清醒的认识。三是要认识企业和组织的自媒体化冲击。四是要加强技术端,注重移动端、社交端等。融媒体不是融信息,而是融人,把人聚集起来了,就是媒体。TRS在融媒体发展方面有着坚实的技术支撑,有着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合作的成功案例,有实力可以和各地报业集团展开深度合作。
媒体的未来在于数据和服务
记者:您认为目前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施水才:我认为目前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太相信品牌力量的延伸。二是太相信融合。现在融合是谁融合谁?是互联网融合媒体,还是媒体融合互联网?从世界范围来看真正成功的是分化,而不是融合,所有创新的东西都是从某一个点上开始,融合是后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媒体融合包含技术、数据、组织。新媒体的发展很多是技术驱动,我们传统媒体的优势是内容,我们要思考把这些技术优势和传统媒体内容优势进行结合,媒体转型面临的问题不是介质的问题。我觉得组织的转型比媒介的转型更重要。要进行组织的转型,需要完成四个转变:一是要转变读者成为用户,报社以前谈的都是读者,不知道用户是谁,现在是不行的。二是以流程为中心转到以数据为中心。三是从传统的出版技术到智能的信息服务。四是从封闭到开放,媒体没有一个开放的平台,融合发展做不到。
那么媒体的未来在哪里,我个人认为,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媒体的未来是服务。我们要下一盘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媒体融合发展的好棋。
记者:您从一名科技研发人员,逐渐成长为国内大数据处理领域的上市公司的领导人,您对这些年来自己的创业历程有何感想?
施水才:以自主软件产品开发立足的企业,如果企业领导不具备对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产业发展的洞察力,企业是很难持续发展的。这样的公司,需要懂技术的人员掌舵,Oracle、微软,无一不是。产品技术上的创新特点是TRS和国际上同类产品进行竞争的基础保障,这也和我的创业团队在中文信息检索领域的专业基础和创新密不可分。
我是一个自己与自己为难的人。从做公司总经理开始,就决定自己要做一个以技术为支撑的企业家,而不是商人。以现在的话来说,要有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一切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形成良性互动。但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但我坚持一种完美的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我的状态或许永远保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作者:中国报业协会对外联络部部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