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9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市级党报生活周刊编辑思路探索

李延军

2015年09月10日10:3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市级党报的生活周刊版面,信息量大、反映面宽、关注到民生、健康的方方面面,作为生活周刊的“新闻眼”,像一面旗帜,—般都具一定独特的视角和深度,大幅挥洒着时代的心声和主旋律。对于生活周刊舆论导向的主旋律、报道的难点及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克服困难,搞好新闻舆论导向就成为本文所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结合作者多年编辑体会,本文就生活周刊编辑中的导向性、计划性、鲜活性、参与性、修养性等体会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生活;周刊;编辑;探索

报纸要“贴近时代,走近读者”,近年来纷纷涌起的“生活周刊”浪潮,确实功不可没,起到了桥梁作用。而生活周刊第—版,作为生活周刊的“新闻眼”,像一面旗帜,一般都具一定独特的视角和深度,大幅挥洒着时代的心声和主旋律。因此,办好生活周刊第一版,自然越来越受到各报社的重视,经常被作为生活周刊的“轻中之重,软中之硬”。本文就生活周刊第一版的编辑思路,作一些“人云亦云”的探讨。

一、生活周刊第一版的“导向性”

生活周刊一般都认为是“以软取胜”,在“走近读者”方而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是,切莫忘记,生活周刊仍然是报纸整体的一部分,它同样担负着高扬时代主旋律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的神圣使命。而且,以生活周刊特有的“软、鲜、活、深、精”的特点,以老百姓身边的人与事、大众最关心的话题为切入点,全方位、多视角地“扫描”与“特写”,使读者更乐于接受。只要立篇(论)的基础(角度、立场等)正确,所谓舆论的导向性,就“潜移默化、喜闻乐见”于其中了。

以本报生活周刊(原来周末版)为例,在近期推出的版面中,即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第二二一九期生活周刊第一版,以宣传铜川市区一二马路改造工程为主,采取诗歌(长篇抒情诗)、速写和摄影等形象、生动、读者易于接受的形式,在力求最佳组合的基础上,不惜版面,浓墨重彩渲染了建设者的建设激情,有力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在提升城市改造水平、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人民群众满意度方面做了整版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导向性”可以归结为生活周刊第一版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活周刊第一版的“计划性”

生活周刊,由于其周期较长,受新闻事件的直接冲击较少,因而更容易体现编辑意图,突出专题策划,往“计划性”上做文章。根据我们的实践,一般在每月月初,即召开骨干作者及部务会、编务办公会,征集新闻线索及好的点子分类排队,落实作者重点采写,力求按计划推出。

例如2015年七月末,就对八月份生活周刊第一版的重量点选题列出了计划,8月2日的部队生活版、8月 16日的足球版等都按计划及时推出,或配以记者的“体味”,或者加了“编者的话”,体现了策划意图。诸如在西铜高速公路建设的报道中,就从图纸设计、沿线拆迁、开工仪式、工程一线、保证质量、竣工验收、通车典礼等时间节点,按照工程进度拟定报道计划,使受众从报道中纵览工程全局进度,了解并关心工程建设。

生活周刊第一版的“计划性”,增强了编辑工作的目的性,避免了工作的盲动性,应该视为生活周刊的基础工作之一。

三、生活周刊第一版的“鲜活性”

生活周刊第一版,如同一盘丰盛的精神快餐,它不仅需要色香形味俱全,更不可少鲜活的以及“生猛”的,以刺激读者的“胃口”。

抓住鲜活线索不放,捕捉独家新闻;对突发性事件,不惜版面,不惜配齐精兵强将重点突击;提高对新闻“亮点”的感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这些不懈的努力,培养和提高编辑记者的敬业精神与业务水平,增强其综合素质。

2015年七月初,记者在耀县孙原村采访时,顺带得到一个新闻线索——“七月十一日台湾同胞又要来拜药王”。我们抓住这个线索不放,于当日派去特约摄影记者和记者、编辑,抓住时机采写了《跨越海峡拜药王》摄影报道,独家刊出后,市对台办的同志主动打电话到报社,相约以后再有此类民间活动,也通知他们一下。

七月十八日,铜川足球代表队与韩国奉化市体育代表团冒雨在铜川市体育场举行“铜奉足球友谊赛”,记者冒雨采访感动旁边一位球迷,一直为记者打伞到球赛结束。记者抓住这条“活鱼”,赶写了《铜川,加油!》(现场特写),与原先计划刊出的《春天里亮丽的风景——献给市区一二马路改造工程建设者》配发,既突出了策划性、又强调了“鲜活性”,使版面既庄重大方,又富于变化,有“耳目一新”之感。

“鲜活性”是生活周刊第一版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四、生活周刊第一版的“参与性”

报纸要“走近读者”,必须尽可能让读者“走近报纸”,甚或参与其中,成为特殊的一员。

增强生活周刊的参与性,首先是作者队伍的参与。报社内部推行“大文艺部”政策,不分部门尽可能网罗笔伐人才,共同为办好生活周刊出计献策、出力流汗;对外,则对各个行业不同年龄特点的作者分类列队,以栏目“对号入座”,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1]。

同时,通过策划发起社会公益活动,增进广大读者的参与。配合由本报发起组织的“周末足球挑战赛”,生活周刊第一版开设了“大周末球迷俱乐部”专栏,通过注册球迷会员和发起球迷评选铜川足球最佳阵容,使球迷读者参与到报纸版面上来。

生活周刊还计划开设一些“参与性强”的栏目,如“自我亮相”、“家庭录像”、“走近百姓”、“身边的吉尼斯(明星)”等,进一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生活周刊走入干家万户。

五、生活周刊第一版记者的“修养性”

这里的“修养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所以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队伍对于加强舆论监督颇为重要。

首先,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政治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新闻单位作为党和国家的舆论宣传机关,必须时时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把一时一地的情况同改革的大背景联系起来,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中央希望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带有典型性的问题进行报道。所以编辑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因为编辑在发布信息时,稍有不慎,发布不应发的信息,或者出现某种政治纰漏,将会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在思想上,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责任意识, 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在有关政治的新闻报道时,政治的敏感性更是不可缺少[2]。增强职业自律意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倾向,防止以权谋私,搞有偿新闻。

其次,加强业务能力的修养。加强各种业务技能的训练和工作能力的综合培养和锻炼,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了从事新闻工作的业务能力,精通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制作等技能,才能掌握新闻工作的主动权和自由权。

六、结 论

在以上对生活周刊第一版编辑思路的探索基础上,笔者认为切记不可忽视对编辑本身的“素质要求”。编辑工作“文出一人、影响一片”,所以作为编辑既要有敏锐政治素养、又要有娴熟的业务素养、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在当前的新常态下,要严格执行中央反腐倡廉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三严三实”原则办事。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坚决杜绝“不吃不喝不报道、吃饱喝醉乱写稿”问题的滋生。同时要坚决执行新闻自律:采用媒体自律,制定一些内部的规定,不仅是对规范舆论监督操作的一种积极探索,而且也是目前情况下,媒体尽可能规避舆论监督风险,防止自身权利滥用,确保舆论监督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3]。要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论述,加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要求媒体从业人员既要政治强、还需业务精、既要纪录严、还要作风正,要努力了解国情、省情和市情,紧紧把握党委的目标方向,时刻加强大局意识;同时新闻工作者又要学好法律,时刻增强法制意识,知法、懂法、用法,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还有一点很重要,要时刻牢记陈毅同志的名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伸手难逃脱!这就要求进行舆论监督的记者要有一身正气,真理在握,严格纪律,作风端正,勤于学习,模范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吴雄伟.版面视觉中心的处理——谈浙江日报《生活周刊》版面调整的体会[J].新闻事件,2006(5).

[2] 杨玉华.论新闻编辑者应有的素质[D].南京师范大学,2010.

[3] 王强华,魏永征.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