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4年,张艺谋导演重新回归艺术片领域,拍摄了电影《归来》,片名意味深长,寓意深重,上映后,不仅在业界获得了好评,在群众中也反响不错,票房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本文就《归来》这部影片,从多个方面浅析这部艺术影片的成功之处,分析这部票房口碑皆不错的片子是如何成功的,从电影《归来》看中国艺术片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归来》;张艺谋;国内艺术电影
2014年已过,在这一年里,中国内地由年初到年末,陆陆续续上映了不少文艺片电影,而有些电影还获得了算是不菲的票房,如,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张艺谋的《归来》、许鞍华的《黄金时代》等,还有一些已经出品等待上映的陈凯歌的《道士下山》、张婉婷和罗启锐的《三城记》、侯孝贤的《聂隐娘》等文艺巨制,貌似中国国内文艺片出现了崛起的态势。文艺片,顾名思义,是指具有文学艺术性的电影。相较于商业片,文艺片更注重内容、更风格化、更强调情感的表达。文艺片并不是一个特别新鲜的话题,中国电影市场化以来,文艺片的生存一直受到关注。面对商业大片的强势挤压,多年来,文艺片始终处于非常小众的地位。即便中国电影的国际声誉大多靠文艺片来支撑,但国内的文艺片氛围却相当寡淡。业界人总是说中国文艺片是“墙外开花墙内难香”的宿命,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在国内零拷贝、“国内发行几乎等于零的电影”、由霍建起执导的《那山那人那狗》。
一、影片内容概述
电影《归来》是张艺谋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结尾,由邹静之编剧,影片主要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在文化大革命末时的爱情故事,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陆焉识被划分为“老右派”,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只要被贴上“右派”的标志,家人都会与其断绝关系,女儿丹丹是出生在那样的背景下,自然是很坚决地与陆焉识断绝父女关系,而妻子冯婉瑜却不那样想,她对女儿很坚决的态度很不认同,但又不好说什么,在得知陆焉识从农场逃跑后,女儿很果断地表了态,冯婉瑜却很犹豫,所以后来,冯婉瑜企图跟陆焉识一起逃跑,女儿却为了自己的前途出卖了父亲,悲剧就在火车站内发生了,陆焉识在火车站被抓,夫妻俩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冯婉瑜与女儿丹丹的母女关系决裂,女儿丹丹即使出卖了自己的父亲也没当上自己梦寐以求的主演,最后转行做了女工。三年后,文革结束,陆焉识得到平反,迫不及待的赶回家,却不料一切已是物是人非,妻子冯婉瑜虽然还记得自己的爱人是陆焉识,却不认得陆焉识,对女儿的怨恨,不愿女儿回家住。深厚的感情,生活的变故,使得陆焉识做出了最荒诞但有很合理的决定:纵然妻子不识他,他却成为妻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结局说不出是喜还是悲,喜的是,即使很多年过去了,陪在冯婉瑜身边的人还是陆焉识,悲的是,相爱的两个人,明明近在咫尺,而有一个人却始终看不到另一个人,影片的最后,陆焉识在冰天雪地中骑着三轮车带着冯婉瑜去火车站接陆焉识,两人就这样,一个人在三轮车上,被包裹得严严实实,满脸期待兴奋的等待自己的爱人,一个人,拿着写着自己名字的牌子平静地陪在爱人身边,两人一直等到人群散去。
二、金牌导演掌镜
这部影片是导演张艺谋继《山楂树之恋》再次拍的一部文艺片,在经过了《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一系列大场景大制作的电影之后,终于又回归到他所拿手的文艺片老路。笔者本人很喜欢张艺谋的前期电影《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都不能少》等这些小制作、小人物的电影。《山楂树之恋》虽然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但仍感觉缺了些什么,而这部影片《归来》,总算是拍出了张艺谋鼎盛时期的水平。这部电影的整体基调非常内敛,节奏平缓、冷静,流露一种生命的沉重、坚韧与无可奈何。电影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节制的,就连色彩都一改张艺谋一贯的张扬风格。对于《归来》,李安评价说:“人在变,社会在变,我们的印象、我们的记忆究竟是什么,在《归来》中都能找到答案。”他表示最欣赏的是结尾部分的处理,“潺潺地叙述过来,没有很夺目的画面,但很平静、切实,非常细致,包括演员的表演,一般的观众可能会觉得闷,但我会觉得非常精彩,它非常内敛,让那种味道在尾部慢慢出来,非常感动。
张艺谋拍摄的文艺片对原著的改编一向有其风格,《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菊豆》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一个都不能少》改编自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而《归来》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张艺谋导演改编原著一向会简化原著的主题,有时甚至会只借助原著中的人物,完全改变原著中的情节,像《归来》只取了原著的尾点,这样或许就可以外部运作更为顺畅,免得节外生枝,而且同时可以明白清晰,不受限制地表达出张艺谋导演自己想要影片表达的主题。张艺谋导演在处理原著的政治背景时,虚化了原著的政治背景,这是他一贯的风格。在《归来》的原著中,有很多对陆焉识在狱中受到的不公平对待的描述,反映出人们在极端的环境下的人性丑陋的一面。而电影《归来》中,将政治环境背景淡化了,着重描写人性温暖的一面,对原著的处理不是提炼,而是一种取舍,取其温暖人心的亮点,舍去人性丑恶的暗点。电影《归来》在人伦温情貌似不是很完美的结局中画上句点,让人们有些遗憾,但又觉得这样也是一种幸福,正是这种不完美的Happy Ending,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幸福。
张艺谋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类型化的倾向。《归来》中反复出现冯婉瑜每月五号去接陆焉识的情节,这种近乎病态的坚持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不断上访要说法;《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进城找学生,在电视台门口死缠烂打地找台长;《我的父亲母亲》中招娣在田野间奔跑,在村口守望,对读书声痴痴追寻。她们的行动都带有最淳朴的动机,在平实中有坚韧,在温柔中有执着,甚至偏执。2014年3月,电影《白日火焰》上映,有人评价这部影片是“披着悬疑片外衣的文艺片”上映首日票房900 万元,上映3 天票房4000 万元,上映5 天票房5000 万元,上映7 天票房6000 万元……亿元票房对当下中国电影来说本不算超高数字,但在文艺片领域,却是一项多年未曾企及的纪录。在曾获国际大奖的中国文艺片中,国内票房最高的是《观音山》,而《白日焰火》已经刷新了《观音山》的纪录。这已经显示出文艺片在中国内地市场还是逐渐地有份额了,随后5月份《归来》上映,擅长拍文艺片的张艺谋导演,加上两位具有超高演技实力的“影帝”“影后”陈道明和巩俐领衔主演,这部影片注定会成功,3亿票房,虽然不及同期上映的影片,但是相较于中国文艺片的票房历史,已是相当大的成功,艺术片从来都不一定是电影市场上的黑马,只是主流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部电影中,能够看到当下国产文艺片的一种自信的姿态:一方面是不需要经过国外认可,如参赛戛纳,而是我们进行自己评判的自信;另一方面是我们从中国人的情感层面去进行思考。
三、实力演员倾情演绎
这部影片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导演的因素,自然还有演员的因素,陈道明、巩俐等公认的实力派演员,影片中,两人去掉光鲜亮丽的外表,全靠精湛的演技就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影片的开始,女儿丹丹在家练功,边练功边说:“妈,你可不能去见他,他是阶级敌人。这时,镜头一转,巩俐扮演的冯婉瑜正在看向窗外,眼神迷离怀念,在听到女儿的这句话时,猛然一醒,一侧嘴角微挑,似讽似嘲,接着嘴唇微抿,将手中的舞鞋重放到桌子上,这都一一显示出母亲冯婉瑜对女儿观念的不以为然,对女儿果断跟父亲划清界限的不满。还有在女儿告发父亲回家时,母亲冯婉瑜问女儿:“你怎么才回来?”女儿回答说:“排练晚了。”当母亲冯婉瑜听到这样的答案时,她扭头去看女儿,嘴角下撇,眼神冷淡,随后垂下眼睑又默不吭声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时,母亲冯婉瑜或许已经开始在怨恨女儿了,怨恨女儿没有说实话,怨恨女儿告发陆焉识,以及对女儿的失望,大概也是这时决定抛下女儿跟陆焉识一起逃跑。
影片中有很多地方是两个人表错情会错意的地方,像陆焉识在平反后回到家,冯婉瑜打开门进来,陆焉识满脸期待激动地站了起来,期待所爱的人同他一般激动的反应,两人目光交错,陆焉识激动地走过去,冯婉瑜一个微微的笑,“来啦!”“婉瑜,我回来了!”本该激动温馨的画面,冯婉瑜脸上的笑容却带着一丝疑惑不解。刚开始看到这里时,笔者以为是冯婉瑜激动过头,忘记了怎么反映,随后两人的对话也没什么问题,“这都是你的东西?”“是,是我的行李。”“坐吧,你先坐。”……“你还好吧?”“你累了吧,我给你到点水。”……直到冯婉瑜很生气的叫陆焉识“方师傅”,并大声呵斥他“出去!”时,笔者才明白过来,冯婉瑜早已不认得陆焉识了。影片中这样的情节很多,正是这种阴差阳错,才让笔者觉得这个爱情伟大而又悲伤,才能理解陆焉识后来的种种行为、种种决定,是那么的合理却又伤感。
陆焉识在明白自己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能唤醒冯婉瑜的记忆时,转机却出现了,冯婉瑜在过年的时候,给生病的陆焉识送去了饺子,被厚厚的包裹起来的热腾腾的饺子,躺在床上休息的陆焉识,与静静等他醒来的冯婉瑜,这样的画面看着令人欣慰却也令人心酸。影片中,女儿丹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爸,你想那么多办法,不就是为了接近她,能照顾她吗?其他的还重要吗?正是这句话,陆焉识下定决心不再计较是否能让冯婉瑜恢复记忆想起自己,重要的是能够照顾好她。
四、结 论
虽然这部片子内容平淡无奇,但是影片中的很多细节表现,凸显出来的人性是那么的伟大善良,让人感到温馨。平凡之中的不平凡,细小之处的伟大。这部影片或许略逊张艺谋导演鼎盛时期的影片,但是相较于近几年来的国内艺术片发展,确实是不小的进步:国内首次采用了4K高视效制作技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IMAX文艺片,获得3亿票房。以较高的艺术水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耐人寻味的爱情故事为影片赢得了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票房。这些都表明,中国文艺片在不断地前进,中国文艺片市场也在渐渐地发展,中国文艺片“墙外开花墙内难香”的宿命已经被打破,我国的电影市场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燕达,姬政鹏.《归来》中国电影文艺大片归来——电影《归来》座谈纪要[N].中国电影报,2014-06-20.
[2] 韩东梅.从《归来》看中国文艺片的回归与复兴[J].中国电影市场,2014(7).
[3] 张磊.从小说《陆犯焉识》到电影《归来》——电影《归来》的得与失[J].中国电影市场,2014(6).
[4] 杨祎.论电影《归来》的改编策略[J].商洛学院学报,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