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一届(2014)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等19家媒体,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22所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本届党报论坛学术年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桂林日报社、新疆经济报社、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榴乡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格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联合协办。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党报”。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北京日报社《新闻与写作》杂志的刘昶、文璐、耿瑞林、丁迈、赵均、张晓红、王武录、金梦玉、王灿发、马梅、殷莉、方毅华、丰纯高、成文胜、詹新惠同志,分别担任全体会、分组会主持人、评点专家。
带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人文情怀,中央纪委委员、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国明高级编辑;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宣部1106办公室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虎生高级编辑;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副主任江绍高高级编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原上海解放日报社社长尹明华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袁军教授;辽宁省鞍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守卫高级编辑;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社长季晓磊高级编辑;广西桂林日报社社长毛登峰高级记者;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高级政工师;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高级编辑;新疆经济报社副社长张超文高级编辑;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君超等,在全体会上演讲。本课题组综述他们和30余位在分组会上演讲者的发言如下:
什么是媒体的融合发展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下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媒体融合发展到底是什么?与会人士共识为: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传播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并非简单的“1+1等于2”或者“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而是传播理念、内容资源、采编队伍、编发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技术解决方案、市场对接等多方面的高度契合。
党报由平面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实现融合发展,体现在传统传播流程的再造上:记者采制好文字、图片或音像新闻后,先在本报的微博、微信和手机报上发布简讯;随即在网站与客户端上,实时追踪最新进展;然后,在纸质版上对新闻事件和人物给予全面报道和评论;同时可在网站与客户端上进行深度报道和分析;最后精选出有价值的文字、图片或音像结集出版发行。
与会人士展望,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将是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融合。随之而来的将是官方声音与民间舆论呼应的舆论引导格局,一个形态各异、载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为什么要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为什么要融合发展?与会人士是从三个方面阐述的:
一是迎接新兴媒体挑战,应对传媒格局的变化。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事关我们党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话语权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是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必然选择,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举措,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应对传媒格局变化、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是强调融合发展的本质是融入群众。今天,越来越多的受众“在网上”,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上”,他们越来越习惯于借助网络获取信息,更喜欢接受通过互联网渠道传播的信息。媒体受众乃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信息渠道和方式的偏好,应该引起媒体传播者的高度重视,党报必须正视和适应这种变化。切实做到群众在哪里,工作就要做到哪里。
三是从传播介质的特性来看,党报与新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党报受出版周期及版面局限,容量及出版时间又相对固定;纸质传播载体,还存在保存和搜索难的问题。这是党报的短板,与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融合,这些问题都可缓解,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都会增长。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尽管融合发展的难题也不少,但总体上看,前景光明。有的与会人士在研究《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评论一体化后发现,《人民日报》评论的高度、厚度、信度优势,与人民网评论的速度、宽度、交流度优势,二者相叠加,既坚持正确导向,又贴近群众,增强了党报评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又如鞍山市委宣传部在弘扬当代雷锋郭明义精神时,用网络推出微博等“微产品”,举办网上郭明义及其团队先进事迹展,建立郭明义及其团队爱心网站等,创新了宣传理念、宣传渠道和宣传手段,将典型人物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更好地发挥出来了。
党报与新兴媒体怎样融合发展
与会人士深感党报的媒体融合面临“三期叠加”:无现成样本的摸索期;自我颠覆、自我革新的阵痛期;新建新媒体业务扩张完成后与原有传统业务板块打通整合的消化期。党报推进媒体融合,应该在坚守中变革,在变革中坚守——坚守党报性质,坚守党报使命,坚守内容为王;同时,变革传播理念,变革传播手段,变革机制流程。
与会人士建议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党报,要着力打造新闻信息集成服务,先发声、会发声、巧发声,实现全媒体时代主流新型媒体理应承担的传播引领;要在主流新闻传播与健康文化服务上实现有机融合;由于技术变革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引擎,同时也是党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党报领导和采编人员要树立和强化互联网思维,自如地运用网络技术和平台。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学界的与会人士说:客户端可以重新定义手机,余额宝可以重新定义活期储蓄,互联网却不可能重新定义纸媒。面对新媒体、新技术,怕的是党报不警醒,而一旦党报警醒起来,就会焕发出强大的活力。这也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表现。
来自《中国经济周刊》、《新疆经济报》等业界与会人士说:传统媒体要跟上数字化、网络化的脚步,需要从新兴媒体中寻找支点。反过来,新兴媒体要谋求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传统媒体强大的新闻生产能力所输送的充足养分。打造新型媒体,首先是新闻资源的共享;其次是人员的聚合;再次,媒体形态的变化,舆论格局的变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信息交互的方式的变化。
《桂林日报》等业界敢于探索者的经验表明,党报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它与新兴媒体融合也是多样性的,不应该是一个模式,而关键是利益的融合,只有利益上融合了,才是真正的融合。
作为党报党刊的友军,各地人民出版社近年在探索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据来自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与会人士观察,中国出版下一步将在几个方面寻求突破:在融合的过程中,强化传统出版,提升新兴出版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逐步打造独具特色、国内国际知名的出版融合品牌;融合所属各出版社、期刊社资源,分门别类,创建特色内容的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平台等,联合外部新兴媒体,利用外力开展跨媒介战略合作;开展集成服务,创建资源信息大数据库,为出版融合发展提供厚重支撑,利用云计算技术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的版权保护工作带来了大难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其中就包含了以著作权法治业的因素。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卫东在与会前就建议设一分会场讨论相关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郝振省在提交的书面发言中说:党报人不能在新闻版权问题上徘徊,要在版权保护上下大决心,每家党报都应对自己的版权采取保护措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军在大会演讲时说:媒介融合呼唤搭建融合性的法律框架,变革纵向分业规制,建立横向分层的规制。
媒体融合发展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来自高校的与会人士说:现行的新闻传播学的教学方法、研究方法,跟新媒体倡导的平等交流、以受众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有很大的矛盾;新媒体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迫切要求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紧紧跟上去。中国传媒大学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开展新闻传播教育和科研,努力培养能够满足媒体融合发展需求的人才,报刊特别是党报理论与实践方向,作为学校传统优势学科——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为依托,经多年建设,搭建起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培养了较高层次人才,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首倡的部校共建也让新时期新闻传播教育看到了前景。如他们主张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要从思想源头上解决问题,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上下功夫。再如,他们让新闻学院教师到新闻机构挂职锻炼,新闻机构资深采编人员带着鲜活案例走上新闻学院的讲台,新闻学院为新闻机构培养专业硕士等。
一年一度的党报论坛学术年会气氛热烈。与会人士祝愿党报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尽早建成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新型主流媒体,中共三级党委机关报共同建成一个媒体形态丰富、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具有更强舆论引导力和国际传播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群。
(课题组成员:张晓红、才让卓玛、闫永栋、代振莹、梁彦晓、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