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两岸文化产业合作领域的延伸,合作深度的加强,闽台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之一,其“长尾效应”开始显现,闽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从产业集聚的方式来看特征,政府扶持型产业集聚与市场主导型产业集聚兼有;从闽台文化产业要素的组合看特征在市场、人才、优势产业、资金要素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
关键词:闽台;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特征
闽台“五缘”优势为闽台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两岸文化产业合作领域的延伸,合作深度的加强,闽台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集聚特征愈加明显。
一、闽台文化产业园区
闽台文化产业园主要是分为福州和厦门两个板块。福州板块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区,总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规划占地约14.48平方公里,形成了以数字内容、动漫游戏和创意设计为闽台文化科技示范,以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为闽台文化交融示范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园区建立了包括金融、公共技术、展示体验、等服务平台的综合服务体系,拥有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厦门板块按“一区多园”的模式建设,总规划19.55平方公里,重点打造数字内容与新媒体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影视演艺、古玩艺术品、文化旅游产业五大产业集群,于2007年建成数字内容和数字新媒体产业园一期并投入运营,之后陆续有龙山海文创园、牛庄文创园、灿坤文创园等陆续投入运营。
二、闽台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性质的产业或具有相关性质的产业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高度汇聚在一起,产业的资本要素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区域内不断组合的过程,尤其是指将某种产品的不同企业或为这些企业做配套等相关服务业集聚在一个区域内[1]。产业集聚效应指的是产业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集聚,在集聚区域内的所有产业会形成一种有机的组合关系[2]。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支柱性产业,指的是能给大众提供文化熏陶、娱乐性产品以及跟它所相关的服务性的产业集合,它具备高知识性、高附加值、无污染等独特性质[3]。文化产业集聚是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极其重视的一种发展模式,是文化产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而产生的新态势,它所产生的集聚效应是指文化产业园区内部的各个企业根据其所独特的集聚方式,或因共同的市场导向、人才市场、文化因素等因素而汇聚在一起,彼此之间共同享受资源、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创造它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闽台文化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入住文化产业园区的文化企业占80%以上,吸引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捷联电子设计中心、网龙、神话时代、九洲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优秀企业落户闽台文化产业园。其次,随着产业集聚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闻出版、影视制作、动漫设计、广告业、文化会展等行业逐渐增多,这些行业密切相关的边沿生产加工、制作业等也入住产业园区,以及相关培训机构、研究机构、市场咨询机构、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都集聚于此。最后,闽台文化产业园区已建成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创业孵化、融资中介、版权、技术、信息、展示与交易等服务平台,构筑起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闽台文化产业园区集聚特征
研究“产业集聚”的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著述中,将产业区的产业集聚归纳为如下几个特征:与当地区域内同种渊源的价值观以及共同创新性的氛围;具有生产垂直性联系的企业群体;具备最优的人力资源配置系统;拥有竞争与协作并存发展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产业集聚区域内最理想的市场;带有别具一格的最优信用系统[4]。闽台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从产业集聚的方式来看特征
1.政府扶持型产业集聚。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政府在它的形成过程中的责任及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政府的介入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获得的一枚得以进步的“金牌”。据相关资料显示,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园区主要归结为两种类型:首先是“旧城改造”,改旧城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无非就是节省这些资本的好选择,它不仅可以保留城市历史进程的足迹,还可以节约旧城改造所带来的资本。福建著名的“明清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是福建省闽台文化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它总占地面积近40公顷,基本上是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保存比较良好的明清古建筑有159座,它有着“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的美称。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三坊七巷成立了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规定它的文物保护建筑遗产不对外招租,或者搞商业性运营,主要是供展览使用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近年来,政府的重视及其不断修正与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它的产业集聚化发展。其次是“产业园升级”,城市经济的进步,带动了各大文化产业园区逐渐转型的步伐,促使它们去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与许多大大小小的产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联系,具有极强的产业链渗透性,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就会出台各种政策文件,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市场主导型产业集聚。市场主导型产业集聚方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打破了以往那种空间集聚的概念模式,而是建立以品牌特性为核心的产业链,将品牌战略规划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被称作“后空间集聚”的模式,走的是品牌创新的道路,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独具特色,不断地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发展。2010年,厦门市灿坤拟建设海峡两岸生活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及油画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有5.7万㎡,总投资为5.7亿元。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打造集海峡两岸设计文化创意与厦门油画专业市场(油画展示/销售中心)、文化创意产业高端服务教学基地等配套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性文化创意产业园,设计孵化总部大厦、文化创意展演中心、美术馆、油画市场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灿坤海峡两岸生活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油画专业市场集聚在一起,形成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独有的个性特征,使得海峡两岸的油画在此形成了一种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发展,促进油画品牌在竞争中更快地发展。
(二)从闽台文化产业要素的组合看特征
1.市场要素组合。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的市场容量差异相当明显。在台湾地区,由于地域的狭小决定了其人口的容量,也致使需求量极其有限。长期以来,台湾是以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们生产的产品在一半以上都销往岛外。面对此种情况,中国大陆的广阔市场无疑是台湾宝岛海销产品的最佳选择。而福建省刚好是连接台湾和中国大陆以及长三角等地区的核心地域,地理位置优势及其明显。加上其本身的经济辐射能力,台湾文化企业势必依靠福建市场容量的优势,开设福建为“经济文化窗口”,才能将大量产品销往内地,创造经济效益。闽地区所拥有的广阔市场容量也就成了闽台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产生的“助推器”。
2.人才要素组合。就目前来讲,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率比较低,人才资源短板急需得到解决。福建地区的许多学校开始创办相关的专业,每一年毕业的学生也都上千,但是校园内设置的教学内容总是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发展,这也对福建的高等教育敲响必要的警钟,找寻方法促进校园内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发展能齐头并进。相比之下,台湾地区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是比较有优势的,它们经常会由于招生资源不足的原因而降低招生标准,这就很明显地导致了教育资源的过剩。因此,引进台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福建地区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弥补创意人才紧缺的偏差。在闽台文化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过程中,海峡两岸人才培养资源的合作发展,势必会使得两岸文化产业变得大有作为。
3.优势产业链要素组合。当前,闽台文化产业园区的优势产业链在闽台两岸文化的产业集聚中显示出较大的互补性。以影视动漫制作方面为例,福建地区有着较强的动漫制作能力,一百多家相关大型企业聚集于闽,从事此行业的人员数量过万,分布在福州和厦门两个重要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涉及制作动漫游戏及开发衍生品等内容。福建地区创作影视剧本的能力却偏弱。台湾地区的动漫影视市场相对内陆来说,是比较有限的,还要受到大陆等劳动密集型地区劳动成本低廉的影响,会使其一时萎靡不振。可是,不能忽略了台湾动漫影视产业的本身优势,与大陆地区相比较而言,台湾动漫影视产业由于拥有长期代工处理的经验,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上都有独特的优势。再加上台湾加入国际分工领域比较早,在开发制作、策划营销等方面都拥有比大陆还完善的理念,台湾地区拥有大量著名的企业和品牌。将台湾地区的影视剧本创作能力与闽地区的制作技术结合在一起,无疑促使双方共同发展的最好方式。
4.资金要素组合。福建大部分的文化企业都属于中小型,还处于成长阶段的它们得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今后的发展。但是,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这也导致了大量的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限,不易实现有效融资,普遍缺乏资金支持。而台湾地区,由于经济比较发达,它们的资金会比较充裕,资金流动能力比较强。1986年以后,台湾地区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让台湾经济在转型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台湾也开始将大量资本抛向海外。这也正好弥补了闽地区文化产业资金的缺乏,因为仅仅靠闽地区自身的地方财力能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包括台资在内的海外资金就是“雪中送炭”的待遇。(帅志强 莆田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朱志敏 湄洲日报)
参考文献:
[1] 高国伟.不可不知的1000个财经常识(经济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2] 叶依广,葛海蛟,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 顾江.文化产业研究:文化软实力与产业竞争力(第2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4] 罗勇.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基于中国的实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