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燕莎桥东南角,一报刊亭接到街道通知称将移除。目前,该处报刊亭已不见踪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7月31日夜,朝阳区对72个报刊亭进行移改,记者昨日从朝阳区环境办获悉,朝阳区正在对已整治报刊亭进行一对一安置。截至目前,19处报刊亭完成了安置。但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报刊亭的产权方,该公司并未接到新位置的通报,“也没人来跟我们协商”。
报刊亭选址突出“离居所近”
朝阳区环境办表示,在72个移改报刊亭当中,经过经营者同意已安置9处,街道直接安置10处,已确定选址点位等待经营者到位的19处,继续寻找安置点位30处,因闲置、改变用途不予安置的4处。
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报刊亭选址方面,“好经营”和“离居所近”是他们的主要考量内容。现在各个地区都在挖掘现有的资源,寻找小区出入口、商市场周边等便于经营的点位。同时,也鼓励经营者在自家附近寻找合适经营的点位,经认定符合《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的,便可以确定点位。此外,针对部分放弃经营的报刊亭主,朝阳区也积极提供就业资源,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
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读者的习惯是等公交的时候在旁边的报摊上买一份报纸,“我们也看了一两处移改的位置,感觉比较差,至于到底好不好,应该由报亭经营者来说。”
各区县报刊亭不符合设置标准将移改
市市政市容委景观处处长韩建平介绍,此次不是仅仅挪移朝阳区的报刊亭,朝阳区是第一个启动该项工作的,随后其他区县也将启动报刊亭整治,不符合设置标准的也要移改。
韩建平称,今年4月以来启动了城市设施的专项执法治理工作。下半年,还将按照治理计划和安排,继续组织全市各设施的主管部门,执法部门和16区县市政市容委,严格按照治理标准,继续加大对违规城市设施和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确保达到设施设置规范有序。
此外,年内北京市还将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将对城市设施,比如报刊亭、电话亭、坐椅等样式设计、设置密度、点位规划、组织审批、实施建设、日常监管都要一一明确。
■ 追问
为何多数报刊亭未完成安置?
朝阳区环境办称,在报刊亭移改后续安置中,北京报刊零售公司反复提出“必须原址恢复”;同时,还出现部分经营者不接听街道电话,约谈不见面,见面不配合等情况。据部分报刊亭主与朝阳区相关部门反映,亭主无法擅自恢复经营,原因主要在于他们与报刊零售单位之间的“包销”关系。如擅自恢复经营,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报刊零售单位不给供货;二是报刊零售单位超量供货,未售完报刊的预付款从押金中扣除;三是押金、租金、管理费等业务经费可能不予退还。
昨日,北京报刊零售公司负责人表示,不存在公司不向移改报刊亭供货的情况。
报刊亭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
朝阳区环境办表示,在此次的整治工作中发现,朝阳区区域内的报刊亭存在非法经营、无照经营的现象。以建外地区为例,多个报刊亭经营者持其他区县报刊亭营业执照,属于擅自挪移亭体,变更点位行为。此外,报刊亭创建的初衷,是承载“舆论阵地”的功能。目前,大多报刊亭主要靠贩卖烤肠、饮料冰棍、香烟零食、手机充值卡等商品,甚少有售卖《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求是》等党报、党刊。其“舆论阵地”功能逐渐淡化。
朝阳区环境办称,在朝阳区多处报刊亭营业执照负责人为王某、胡某、陈某和成某,但大部分的实际经营情况,是层层转租、转包给他人。按照规定,报刊亭经营人员不得将报刊亭转包、转租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
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刊亭是国有资产,所以营业执照上面的姓名都是各级邮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否则会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因此会出现营业执照与实际经营不是同一个人的情况。
报刊亭留存报刊将如何处理?
三里屯街道办事处的相关负责人说,针对一些经营者手中还有留存的报刊,将发动有爱心的社会单位将这些放弃经营的摊主的报刊购买下来,作为共建图书捐赠给驻地武警部队。
朝阳区环境办表示,除三里屯街道,朝阳区其他街道、地区办事处也在动员社会单位,购买经营者的报刊用于捐赠学校、部队、社区图书馆,一方面减少经营者损失,另一方面也借此丰富地区的文化生活。
■ 报刊亭大事记
●1999年以前 北京市有1000多个散报摊。
●1999年 北京市政府将报刊亭建设纳入当年“为民办实事”之一,首次启动了报刊亭的大规模建设,当年城区建了800个报刊亭。
●2000年至2003年 建设报刊亭1529个。到2003年,全市共建设报刊亭2300多个。
●2008年 全市报刊亭数量达到高峰,总共约有2500个。
●2009年以后 全市报刊亭数量逐渐回落,现在约有2000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