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媒体融合发展发令枪已响 媒体与用户要"深度融合"

徐 蕾

2014年08月22日07: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媒体融合发展 发令枪响了!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总书记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一时间,国内的媒体学界和业界欢欣雀跃,媒体人士争相转发这绝对的利好消息,资本市场的传媒板块也表现抢眼。

8月20日,海外网特别邀请了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蓁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殷强到演播室,一起解读相关信息。

公信力是社会的期待和需求

如此高规格会议研究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并不多见,有舆论甚至以“实属罕见”形容。

“国内的媒体这么多年一直在等待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机。这次,国内媒体真的迎来一次难得的机遇。”殷强说。

“用‘罕见’来形容,或许是大家觉得媒体的话题不是很值得上升到如此高层面去讨论。”叶蓁蓁表示,其实,媒体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有必要高层面讨论。“十八大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媒体可谓贯穿这‘五位一体’。”

在中央深改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新型主流媒体”、“新型媒体集团”、“现代传播体系”三个关键词引起各方关注。

“新型主流媒体,更强调的是媒体的单体;新型媒体集团,更强调的是一个集团军、集群的概念,比如像人民日报旗下有26个子报刊,子报刊下又还有很多报刊、网络等,整体上是一个集团的形态;多个媒体集团就会组成一个完整的现代传播体系。”叶蓁蓁表示,“它们之间是一个递进的关系。”

新型媒体集团强调“公信力”,叶蓁蓁认为这是社会的期待和需求。

“我们处在变革的年代,各种信息的洪流汹涌澎湃,过去这些年我们感觉到互联网强大,它的强大是把来自草根的、基层的各种原来不容易被听到的声音汇集起来,形成舆论的洪流。这个洪流在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中,解构了中国社会很多东西,尤其是解构了权威,包括一些政府公权力部门,包括学术界的一些专家,包括部分传统的主流媒体的地位。”叶蓁蓁表示,解构之后,凸显出互联网本身的弱项,就是缺乏理性,重视喧哗。“整个社会似乎找不到一个明亮的灯塔。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大家期待一种新的指引,就是习总书记定义的新型主流媒体。”

“更进一步说,如果把中国放在世界舞台来看,这次指导意见的出台,可能会影响中国媒体或者中国舆论界在世界媒体版图中的地位。”叶蓁蓁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在世界舆论当中我们声音非常微弱,这与我们本身媒体集团不具有强大的实力,不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关系。全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集团或者主流媒体,也是这个指导意见的主要指向和目标。”

人民日报新媒体探索可圈可点

在融合发展、媒体转型领域的探索,几乎全世界的媒体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目前,是否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

“人民日报在新媒体领域的布局和创新可圈可点。”叶蓁蓁告诉记者,“17年前,人民日报创办人民网,两年前人民网上市,这也是目前中央媒体中唯一一家上市的新闻网站。到8月19日,人民网的市值达到230亿。”

叶蓁蓁介绍说,两年前,人民日报开设了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账号。截至8月20日上午11时,它的粉丝数量在新浪、腾讯和人民微博三个平台中的总量是4800多万。其中,在新浪网上的粉丝量是中国媒体开设微博帐号中的第一名,活跃度也是第一名。

“人民日报这些年做增量有目共睹,但是内部的融合程度不够,所以现在中央提出要融合发展,实际上要从量变走向质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做得成功,在全球范围对媒体界都有示范意义。”叶蓁蓁介绍说,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人民日报社要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成立的一家人民日报控股的技术型公司。“人民日报作为一个大型的传统媒体,在技术方面存在短板。成立媒体技术公司,是想补上这个短版,并且希望能够为人民日报下一步融合发展提供技术的支撑和技术的驱动。”

殷强表示,新媒体出现以后,很大程度上刺激并促使国内相当一部分优质的传统媒体努力探索发展方向,并释放出来更强大的力量。“从媒介的基本运作,到媒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方面,各国都在探索融合发展。这次习总书记对媒体融合发展目标的提出,很快会影响到新闻教育界。未来在新闻人才培养方面,如何让学生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有更多的关注和积累,是学校必须完成的课题。这其实也是为中国新型媒体集团储备人才。”

媒体与用户要“深度融合”

习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如何做到“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需要五个方面的努力。”叶蓁蓁介绍说,首先是对于整个媒体集团的流程再造;第二是组织结构的调整;第三是媒体和受众、用户关系的重塑;第四是利用技术和资本的驱动力量;第五是采编和经营、服务的重整。 “最终考察媒体融合程度的关键性指标,是媒体与用户的融合程度。如果能够达到用户和媒体间的深度融合,媒体融合就成功了。”叶蓁蓁说。

殷强表示,未来在技术研发和社会资本运用方面还要下功夫,不仅要符合新闻规律,也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变革的发令枪已经响起来,2014年8月18日这一天,将以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起点写入历史。

“指导意见对国内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划时代的文件和划时代的政策,对于真正有改革创新意识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他们转型的努力,融合的努力,改革创新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叶蓁蓁说,“在新的机遇面前,我想对媒体同行说,永远记住你的用户,敬畏你的用户,感恩你的用户,不要停止你自己改革创新的努力,永远要往前走。”

“媒体融合发展本身是一个艰巨又很伟大的工程,需要所有媒体人的共同努力,同时需要全社会受众给媒体关爱和支持。”殷强说。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