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3年第6期

教育频道改革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刘旭东

2013年12月16日15:13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摘要】 在互联网、卫视及强势地面频道的多重挤压下,在政策的限制下,教育频道的发展举步维艰。本文以江苏教育频道为例,从深化认识、创新探索、未来发展重点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教育频道“大教育”的思想认识、专业特色的节目内容、创新机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江苏教育频道;大教育;专业化;创新

当前,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强力冲击下,受众的注意力正在加速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移,电视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在电视生态圈,随着越来越多的卫视推行大片化战略,在收视市场上攻城略地,地面频道的生存环境越发不容乐观。不同的地面频道,发展机遇也不尽相同,同等条件下,那些拥有新闻、影视或者综艺等热播资源的地面频道,很容易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在网络、卫视以及强势地面频道的多重挤压下,教育频道的发展举步维艰。教育频道的出路在哪里?本文拟以江苏教育频道为例,谈谈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深化认识:大教育,宽内容,新规律

新时期,办好教育频道,必须对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再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要让人民满意,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教育供给要能够满足教育需求。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与改革开放初期已经大不一样,当时教育资源非常匮乏,有书读、有学上是人民的普遍需求,如今社会已经进入终身教育与全民学习时代,人民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划分随之越来越细。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对教育进行不同的分类,如从不同施教主体来看,可以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从不同的专业类别来看,又可以分为政治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等。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不同年龄的人对教育需求也不同,如老年人对健康养生知识有需求,少年儿童对科普安全知识有需求,中青年对专业技能知识有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及时把握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变化,树立大教育的理念,积极研究不断涌现的新需求,进而不断满足这些新需求。

新时期,办好教育频道,必须对教育频道的节目形态和范畴进行再认识。1997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教育电视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播放各类教育教学节目,不得播放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电影、电视片。”2012年底,原国家广电总局同意开办江苏教育频道,并在批复中明确要求:“所播节目以教育教学类节目为主”,“不得播出影视剧”。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环境和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育电视只有顺应变化,才能更好地坚持定位、履行责任,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还按照20多年前兴办教育台之时的理念和方法办教育电视,只能是资源的浪费。中国教育电视台准确把握发展环境和受众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丰富节目内容,除了教学类节目,还有教育新闻、电视剧场、大型节目等多种类型,全国众多教育电视台所播节目大体如此。与发展实践不相适应的是宏观管理的滞后,以影视剧播放为例,影视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大众艺术,有志于影视艺术的人比比皆是,教育频道提供影视观摩和专业指导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教育频道要面对的不是能不能播放影视剧的问题,而是播放什么样的影视剧、如何播放影视剧的问题。从《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到总局关于江苏教育频道的批复,对教育频道节目范畴的界定不仅没有放宽,反而更加收紧。主管部门应与时俱进,进一步放宽对教育频道节目范畴的界定,才能充分释放教育频道的发展活力,更好地实现教育电视服务教育教学的功能。

新时期,办好教育频道,必须对教育和传播规律进行再认识。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我讲你听”,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政策的广泛深入推进,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讲”和“听”之间的互动关系正在从“你讲什么、我听什么”,向“我想听什么、你就讲什么”转变,从“你怎么讲、我就怎么听”,向“我想怎么听、你就怎么讲”转变。就电视而言,随着新兴技术迅猛发展和互动电视日益普及,受众的主动权大大提升,可选、可控、可反复收看成为可能,“播”和“看”之间的互动关系正在从“你播什么、我看什么”,向“我想看什么、就点播什么”转变,且受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节目制作过程,甚至影响节目的走向和结果。教育和传播规律的变化,对教育频道的节目研发创意提出了全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受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受众对教育类电视节目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知识性向知识性与娱乐性并重转变,换句话说,教育类电视节目要想赢得受众喜爱,必须寓教于乐。“寓教于乐”虽是老生常谈,但对教育频道有着特别的意义。“乐”是形式是手段,“教”是内容是目的。“寓教于乐”应当是教育频道区别于其他频道的最大特征。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节目,只要彰显了教育的本体特性,就应当是符合教育频道定位的。实践证明,在娱乐互动、不言之教的过程中,教育的影响力恰恰是最大的。作为教育电视的从业者,必须努力把握教育和传播的新规律,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创新探索:专业化,特色化,精致化

根据原国家广电总局批复,江苏教育频道于2012年12月29日正式开播,对于一个专业频道来说,如何迅速研发推出契合频道定位、受众广泛接受的节目,是迅速形成频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江苏教育频道从“服务教育,立德树人”的定位出发,紧锣密鼓研发新节目,经过频道全体员工4个月的头脑风暴和创意激荡,于今年4月29日推出全新版面,包括新闻节目、原创节目、微型节目、人文纪录节目、社会教育节目、英语教学节目、少儿节目7条节目带。

1.服务大教育,突出专业化。任何一个频道都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受众需求,必须面向特定受众群,针对性地研发节目,提高专业度,简单地说,服务大教育是目标,实施专业化是路径,二者相辅相成。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突出专业化?江苏教育频道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探索:一是锁定目标受众。研究表明,18—34岁的群体被称为“黄金人群”,媒体要吸引受众注意力,提升自身影响力,首先要努力争取这部分受众。由此研发推出的青年生活杂志《青年江苏》,以多元视角聚焦青年群体,广泛呈现新生代青年成长过程中向善、向上、向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又据调查显示,现在老年人、幼儿及其陪同者、部分少年儿童以及中年人,仍是电视的固有受众群。针对这部分受众研发推出的情景式家庭教育访谈类节目《家有儿女》,以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宗旨,采用平民化、接地气的视角,调动幽默风趣的表现手段,生动再现家庭教育的互动过程,将富有哲理的教育观念蕴含于亲子故事之中。二是提炼特定主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碰到的困惑,基于此研发推出的大型励志访谈节目《青春万岁》,每期遴选一个有重要影响力或重大新闻性的人作为访谈嘉宾,围绕嘉宾的青春故事,以及他的青春故事所关联的过去、当下和将来,真诚对话,分享感悟。三是尝试益智节目。益智节目有挑战、有悬念、有互动、有奖励,一直受到广泛欢迎。由此研发推出的大型互动益智节目《全民开考》,面向广大电视观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行百科知识的“开卷考试”,将千家万户的客厅“改造”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课堂”。为了配合“中国梦”的宣传,频道还研发了大型益智季播节目《让梦想飞》,共30集。这个节目的最大特色是由亲子、同学、朋友、情侣等组成梦想合伙人,抢答PK,考验选手的记忆力、联想力、判断力。

2.聚合纪录片,彰显特色化。江苏教育频道新版面在晚间黄金时段一口气打造了三条人文纪录节目带。为什么选择纪录片?一是以真实生活、真人真事为创作素材和表现对象的纪录片,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比较契合教育频道的定位。二是传播方式的变革使得受众注意力可以随着个人兴趣和需求向更细的专业方向分流,原本小众的纪录片现在可以吸引中高文化层次受众,其社会影响和商业价值越来越大。三是江苏科教资源丰富,江苏广电总台纪录片创作积淀深厚。

除了整合江苏广电总台的纪录片外,江苏教育频道还面向国内外广泛引进各类纪录片。每天分别于 17:50 和 21:45 首播的《新视界》和《传奇》,就是两档国外引进节目,二者均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科学幻想、自然奇趣为主要内容。此外,每天20:55首播的《人文纪录》,以国产人文纪录片为主,已经播出的有《文明与创造》、《台北故宫》、《大师》等。如于今年暑期推出的大型文化系列片《大师》,以丰富的历史文献、生动的情景再现,呈现了蔡元培、陶行知、竺可桢、陈省身、陈寅恪、钱钟书、冼星海、傅雷、徐悲鸿等中国近现代史上100多位杰出大师的传奇人生,展示了大师们在颠沛流离中探索真理、追求光明的不懈努力和为振兴中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为青少年暑期生活提供了一道文化大餐。

3.融合互联网,突出精致化。江苏教育频道在研发创意节目之初,就强调采用新技术,融合互联网。具体操作中,主要进行了三种类型的尝试:一是资讯类的,以有趣为标准,聚集网络信息,推出《e览天下》,融新闻、资讯、评论于一体,通过趣闻、趣事、趣评,寓教于乐,趣说教化。二是赏析类的,《微影大艺》以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为标准,选播目前网络上最为年轻受众欢迎的微电影,同时邀请影片主创和影视专家、嘉宾进行访谈,不仅打通了网络和电视的内容,也打通了网络和电视的受众。三是讲堂类的,以精短为标准,以文史为讲题,研发推出《微讲堂》,充分考虑年轻受众碎片化的接受习惯,每期节目只有6分钟,于每周一至周五18:20播出。

三、未来重点:政策、责任、机制、产业

1.争取政策,发挥优势。政策就是优势,首先是积极争取广电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恳请主管部门能从广大受众的切实需求和教育频道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优化管理,放宽对教育频道节目播出限制,特别是对受众需求最大、反映最多的影视剧的限制。其次是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落实老政策,研究新政策,继续为教育频道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

2.强化责任,提升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效果,是教育频道义不容辞的责任。提升服务,不仅考验从业者的责任担当,也考验从业者的能力素质。因此,推动教育频道发展,责任是根本,能力是基础,品质是关键,服务是目的。

3.转变机制,创新节目。自身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优质节目的需求是无限的。如果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抓研发、搞生产,这种手工作坊式的模式难有大作为,必须借鉴成功经验,适时探索成立专业的教育节目制作公司,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引进人才,才能更加有效地对接受众需求、频道定位与市场变化。

4.拓展产业,支撑发展。江苏教育频道必须依托频道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大力拓展教育产业。一方面可以把线上节目与线下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激活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另一方面,随着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通过节目高收视实现广告高回报的商业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只有大力拓展产业,努力实现产业和广告 “双轮驱动”,才能更好地支撑频道正常运营。

(刘旭东: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室主任,江苏教育频道负责人)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