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3年第6期

“走心”不走调——谈健康广播社教节目的主持

马苏

2013年12月16日14:12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有些主持人在节目中给人态度敷衍、表达含混的印象,正是由于不用心、不用情。健康广播社教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可根据听众的心理特点、特殊需求、接受能力和收听习惯,塑造声音形象和锤炼语言;关爱听众,真诚地、深入地、到位地主持节目。

1.情感表达以“走心”为主。健康广播社教节目以实用性、科普性为主,缺乏欣赏性,容易给听众造成说教、沉闷、枯燥的感觉。听众打开收音机,希望听直达人心的主持,所以主持人不能仅仅追求吐字清晰、声音明亮、字音准确,更应注重情感的表达。一位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的主持人说:播音主持就是个“走心”的工作,用了心,节目才会有质感。我特别认同这种观点。如果主持人按部就班地照着事先准备好的节目文稿,和嘉宾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将节目进行下去,缺乏热情,仅仅是起到了一个“提问机器”的作用,这样的主持很难直达人心。要做到“走心”,主持人就不能闭门造车,应深入生活,下社区、走医院,去感受、体验群众的疾苦,增强主持人的责任感。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影响走路、不能平卧的患者,有一种非常神奇的手术可以让其在手术当日便能行走自如和平卧,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对此,听众最想了解的是:这个手术有哪些神奇之处,它是如何进行的,风险大不大,是不是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能采用这项手术?此时的主持人应该成为听众的代言人,用听众家人般的口吻追问嘉宾一些听众感兴趣的问题。主持人接听听众热线时,心里要装着听众,因为他们或者亲人正在遭受着疾病的痛苦,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而一片茫然。此时,主持人情感的表达应细致而准确,有明确的对象感,通过语言、音量、语速、节奏、语气、语调的控制和变化,把情感色彩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情感化的语言应该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切忌矫揉造作,否则会弄巧成拙,使节目“走调”。

2.做专家型主持人。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是健康广播社教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知识储备是多方面的,除了为本期节目搜集资料,日常医疗保健知识的积累也很重要。特别是设有热线参与环节的健康社教节目,主持人要在健康知识方面找到“应知”和“欲知”的结合点,找到听众需求和嘉宾专长的结合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嘉宾通俗易懂地讲解知识找“窗口”,为听众寻求嘉宾的解答搭“梯子”。主持人如果不能理解听众提出来的问题,对于专家讲解的医学术语不能进行有效地解释和传达,成为完全的旁观者,会降低节目的可听性。知识储备达到一定层面后,主持人可将“草根专家”的身份适当表现,语言严谨、简洁流畅、充满智慧;但应摆正定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信息知识的传递者,不能摆出“专家”的架子。

3.能动地发挥主持人的串联引导作用。健康广播社教节目虽然大多事先有一个既定的文案,但这只是一个通常状况下的节目流程、一个框架。有时嘉宾会因为紧张而说错话,或把本该在后面出现的内容提前作了讲述,主持人若不及时有效地进行串联调整,节目的完整性和可听性就会大打折扣。主持人应把自己和节目有机地融为一体,对节目内容有良好的把握和驾驭能力,直接参与节目的策划、构思,这样,才有相当的发挥和表现空间。主持人在既定的文案下有策略地引导节目往下发展,沿着文案的主线不要有大的偏离,其他所有的串联和引导也应为这条主线服务,内容上要坚持寓引导于服务之中,串联词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有趣,富有交流感。

4.提升语言功力。发挥好主持人的串联引导作用,要求主持人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语言驾驭能力,通俗的讲就是嘴皮子利索。尽管节目事先有一个提纲或文案,但在直播过程中随时会有变化,主持人不能拖泥带水,辞不达意,更不能结结巴巴,吞吞吐吐,语无伦次。在流畅的基础上还要为听众释疑解难,补充有效信息,及时与嘉宾和听众互动,边介绍、边分析、边总结,画龙点睛,讲出门道。健康广播社教节目涉及的知识不少是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但节目不应是简单的介绍,而应丰富表现形态,既有生动的叙述语言,又有通俗的口头语言,还有双向传递的交谈语言。主持人的反应要敏捷活跃,语言组织迅速,语流自然顺畅,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声音清晰,力争做到“有稿主持锦上添花”和“无稿主持出口成章”。

(作者单位:镇江市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