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3年第6期

时政新闻“松绑”之后

刘征

2013年12月16日14:04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党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给新闻栏目,尤其是时政新闻栏目带来了新的舆论环境,时政新闻栏目可以很大程度地摆脱服务政务会议和活动带来的束缚。时政新闻多得来不及拍、超时的情况将很难出现了。这为时政新闻栏目腾出了时间和空间,让一大批记者重新拥有了自采新闻的可能。但也给时政新闻栏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家港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栏目《张家港新闻》,开办27年了,时政新闻一直是这个时长20分钟的栏目最主要的内容。栏目的定位如何调整,头条在内容哪里,空出来的时段用什么来填,怎么填,填的东西领导满不满意,群众买不买账,能不能不通过会议把握领导的意图、不根据领导的要求掌握阶段性重点工作,我们能不能用自采的新闻节目让领导有所共鸣和思考?这些问题劈头盖脸撞来,成为时政新闻“减负”之后,新闻栏目面对的压力。

这让我想到了做俯卧撑。俯卧撑是一种常见的健身方式,身体既沉得下去,还撑得起来。时政新闻“减负”之后,新闻栏目的出路就在于俯下身去接地气,抬起头来做新闻,认真做好俯卧撑。

一、俯下身去接地气

俯下身去接地气,就是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现实生活中去。改变时政新闻栏目的浮躁与傲慢,改变时政新闻记者靠拿文件抄报告过日子的坏毛病。《张家港新闻》为了俯下身去接地气,对栏目进行了全面调整。

1.调整栏目定位。栏目的定位从过去的“领导干啥我播啥”向“我让领导看到啥”转变,从过去“基本没有群众什么事”向“群众利益无小事”转变。栏目定位开始以大政方针、大民生、财经新闻和三农报道为主。

2.调整栏目设置。由于过去时政新闻太多,无法在二十分钟的节目中设置子栏目,新闻编排往往按照领导大小排定。现在大量的版面和时段空出来了,为栏目设置提供了可能。《张家港新闻》推出了《今日头条》、《深度追踪》、《关注》三个子栏目。《今日头条》主要以大民生为内容,基本都是提前策划好的选题,确定新闻的时宜性后播出,设置该栏目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掌握头条、设计头条,让头条成为重要的新闻、好看的新闻。比如年前策划了“幸福港城的民生路径”、“城市规划早知道”、“生态十问”、“春运故事”等选题。过去,这些报道往往没机会登上头条,而现在栏目的头条基本都是这些内容。《深度追踪》主要以市委市政府本阶段重点工作的解读、落实、调查为主要报道内容。这一子栏目的设置是防止时政新闻“减负”后,新闻栏目不能更好地配合中心工作。在这个子栏目中,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以记者调查采访结合专家评论的形式进行,让群众了解大政方针,让领导掌握实施情况,为领导提供参考依据。比如 “中小企业度年关”、“1.5亿民生红包的去向”、“外贸破冰”等报道很好地配合了中心工作。《关注》栏目以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为主要内容,是一档新闻评论类栏目。设置该栏目的目的是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思想深度。年前策划的报道有“我能买到火车票吗”、“我能拿到血汗钱吗”、“拆迁安置小区管理之困”等,这些报道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积极引导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通过设置三个子栏目,《张家港新闻》基本掌握了宣传的主动权,避免了时政新闻“减负”后带来的消极影响,既确保了每天都有米下锅,又保障了新闻服务发展大局。

3.调整报道方式。过去,不少时政新闻有八股文风,许多年轻记者干了几年时政新闻之后,文稿里没有采访、没有事例、没有人物,更没有现场、没有思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张家港新闻》重点培育了以记者现场出镜报道为表现形式,以同一主题的多条相关新闻密集组合为编排方式的组合报道,要求记者做“四有新闻”,那就是有故事、有情感、有细节、有思想。用故事情节和新闻细节来表达新闻,用人文情感来温暖新闻,用思想来揭示新闻价值。同时栏目对新闻采编提出了“三好”标准:好的现场、好的延展、好的点评。要求记者“说人话”,用平时生活的思维和语言采写新闻,点评不要 “作报告”、“假大空”。为了增强评论性,节目聘请江苏省社科院、南师大、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的十二位教授担任特约评论员。信息的快速传递、海量提供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强项了,而新闻的现场、对新闻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对新闻价值的分析和评判仍然是传统媒体的强项,所以电视新闻应当把自己的强项做得更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见人、见事、见精神”。今年1月,《张家港新闻》以组合报道的形式连续报道了“菜价上涨”、“雾霾天气”、“汽车牌照”等题材,虽然央视也有大量的报道,但本地新闻有无可替代的地缘性和接近性,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4.调整考核方法。过去的考核方法主要围绕时政新闻的采编进行,现在我们把对记者的考核重点放在了自采新闻的数量和质量上。除了对记者的自采新闻条数作了考核规定,还把考核总额的80%放在自采新闻的质量考核上,由于栏目实行的是“零工资制”考核运作方案,这一调整从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记者的采编能动性,他们能够主动下基层寻找线索,能用好稿优稿的标准去选择新闻了。主编和责编每月走访市委办、市政府办、研究室,获取报道选题,掌握报道方向,了解中心工作。这种随访制度确保有分量的新闻经常出现在屏幕上。记者与全市九个镇区、一百多个社区建立了挂钩联系,每月走访,确保鲜活的新闻不被遗漏。

二、抬起头来做新闻

抬起头来做新闻,要求记者不能局限在具体的新闻事件中就事论事,改变没有眼界、没有视野、没有高度、没有大局观的微观新闻报道,要站在市领导的角度和高度,站在公民利益的高度来对待新闻、报道新闻。

1.加强策划力。摆脱了新闻的“计划经济”,就得走新闻的“市场经济”,新闻的“市场经济”最关键的制胜因素是策划力,用策划决定栏目的走向,决定宣传的价值,说白了就是栏目的管理者有没有好点子。去年10月,张家港市一个爱心公益组织被一家企业冠名赞助,搞了个简单的仪式,记者发了条简讯。当天这条新闻被我们忽略了,第二天在策划会上,有记者提到了这条新闻,发现它蕴含的新闻价值远远不止简讯那么简单。它的出现一方面摆脱了公益组织“做好人就得自掏腰包”的尴尬现状,另一方面公益组织的专业化服务与爱心企业的资金支持能够为公益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可能,这是一个多赢的创新举措。于是,我们策划了系列报道《公益组织找伙伴》。一个月后,市文明办开始在全市范围推广实施“公益组织伙伴计划”,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公益组织培育孵化计划”和“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服务”的实施办法,我们又策划了跟进报道,使整个策划形成了系列。

2.提高执行力。记者队伍的整体实力是需要管理者和策划者去提高的,这是具体到每一个用词、每一句话、每一篇稿件的细活。我们在策划会上都会要求记者针对选题发言,但执行起来往往有失偏颇,这既有客观的因素,更与记者的水平有关。执行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张家港新闻》的子栏目《深度追踪》每期都是由责任编辑带领年轻记者完成的,在执行策划方案的过程中,责编会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只有记者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策划方案不走样。

3.强化引导力。策划力和执行力都是为了生产出好的新闻节目,而好的新闻节目会产生强大的引导力。正确的舆论引导是主流媒体的职责,在社会热点层出不穷的今天,发出怎样的声音,直接决定着媒体的地位。去年7月,随着张家港城镇化进度的加快,许多企业的外地员工租房成了难题,一时间网络上众说纷纭。我们及时策划推出了一组报道,从转型升级、政府加快安置房建设、企业加快推进邻里中心、蓝领公寓、员工宿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疏导。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