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燕帅 实习生韩鑫)10月19日晚,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电视台、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最美和声》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就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创新、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的成功经验及亮点剖析、《最美和声》第一季节目总结回顾及第二季节目展望及建议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会议中,知名音乐评论人詹华提出,希望增加选手的戏份、份量和表演上的倾向性,希望导师与选手的关系更平等,真像两个合作艺人,而不是明星和学员。
以下是詹华的部分发言:
在座的只有我还在唱片公司工作,我们唱片公司看选秀节目,唱片产业来讲,新人出来越来越难,选秀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领域,因为电视传播力所以让很多原来没有机会,以前靠唱片公司捧的年轻人,通过电视一两个月已经达到了我们当年做一两年才能达到的影响力,所以我们比较关注。
首先我对刚才科尔沁夫说的选曲的观点表示同意,选秀里面,大家注意到很多真正能够传播开来的作品,并不是那些已经被唱烂的作品,而是半生不熟,早年间的歌曲被人遗忘,像新歌一样,选秀一首歌能够非常成功的,包括《董小姐》,都是小众歌曲,或者早年间被遗忘歌曲,通过一个新平台、新的人的声音重新焕发出来,成为这个歌手代表作,同时救活了原创歌手,这个对于我们这个行业非常有帮助。
非常同意谭飞老师刚才建议的,节目最好要做得“挑衅”一些,几个选手经过14期折腾,最后所有光彩还是在导师身上,选手没有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观众看电视的心态,明星肯定是最关注的,用什么方式让这些选手取得跟明星一样的关注度,不知道第二季什么样设计,应该让选手份量加重。在总决赛演唱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本来在视觉上这些明星就抢镜,但是歌曲选择和设计上也还是明星重,选手真变成了一个和声,大家注意力还是在这个人身上,在选曲、节目设计、形式表演上,多做份量,节目传播最好途径。李宇春给超女带来的效应,出来人之后,甚至曾轶可给节目带来效应还是挺可观,希望增加选手的戏份、份量和表演上的倾向性,希望导师身份能够再下来一点,现在还是导师对选手,选手必恭必敬,导师主导音乐,能不能让他们关系更平等,真像两个合作艺人,而不是明星和学员,一个可能是未来明星,一个已经是明星,这个平台上就是两个歌手在合作,在选曲上、配合上、表演、表达上,甚至交流上更平等。对于选手更好,对观众观看心态更好,别的都是导师高高在上,把他们做得更平民化,选手地位、戏份提升,这样会更好,选手个性化选择。
《最美和声》名字非常好,如果专业来讲,看到“最美和声”四个字,我就会挑,到底和声唱的够不够好,做音乐的人有时候看节目,这个和声走音了,唱得不够好,有时候会陷在里面;广大老百姓有可能不会。要找到这个方向,现在看节目,有的时候陷在和声里,和声没有唱好,就会忽略别的,是不是把《最美和声》的和声弱化,不要设计复杂的和声,让选手、明星挑战,真的变成两个人合作、玩的感觉。
某一首歌和声要做得特别精致、特别好,还不如对唱,气氛做好了。选手的个性化选择方面,现在选手不够“挑衅”,相对正常。其实可以有些不那么“正”的,哪怕有一个搅局的,或者个性特别强的,或者音乐风格特别极端的,或者就是造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