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2013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公布:微电影,威势力

杨丹伊

2013年10月28日08:2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武汉市“美丽中国梦”微电影活动标志

  图为集美大学校园微电影活动的图标

  截至今年9月,2013年全国举办的微电影赛事已高达130多项,各类型的微电影比赛节庆和征集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达560篇。微电影引领了国内电影产业的创新和新媒体的繁荣发展,已被普遍认为是通往未来工业电影的必经之途。

              

  截至今年9月,2013年全国举办的微电影赛事已高达130多项,各类型的微电影节和微电影征集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2012年,这一数字是50项。各类微电影活动所涉及的主题也非常丰富,如消防、旅游、家具、法制等,参加活动的主体来自各个行业及年龄层,活动经费和大赛奖金都由政府和广告商给予热情赞助。同时,从2011年开始,国内有关微电影的研究成果迅速增长,一股微电影的学术热也与产业热同步袭来,不少学者和硕博论文以此为选题,今年1至9月份已经发表有关论文560篇。目前,微电影引领了国内电影产业的创新和新媒体的繁荣发展,已被普遍认为是通往未来工业电影的必经之途。

  以上有关微电影的研究成果,都由中国电影教育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合编著出炉的《2013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公布。它是国内第一部有关微电影在中国的简短发展历史、产业和研究的现状、未来发展和应有的政策导向的专家研究成果,也是第一部非商业投资性的微电影报告。

  小众群体的“大电影”

  《2013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总撰稿人、中国电影教育信息情报研究中心主任刘军认为,微电影作为一个“运动”,最早诞生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多是在地下室、咖啡厅、啤酒屋等休闲场所由创作者自己放映,影片为小范围人群所欣赏。时至今日,微电影已不再是简单的短片,它依托网络媒介和摄像技术发展,在网络上迅猛发展。在中国,2006年年初《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认为是“微电影”的雏形。2010年,吴彦祖出演的90秒凯迪拉克广告《一触即发》标志中国微电影的诞生,《老男孩》引发网络上的“微电影热”。

  对于微电影运动的兴起,刘军认为,“一是因为微电影锁定的是小人物、小命运,它能够实现观众和制作人情感的共鸣;二是微电影突出的创意与视觉体验,满足了广大网友求新求变的心理;三是微电影能够体现人人当导演的魅力,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壹映微电影工作室的制片杨柏樟说:“微电影同院线电影最大的差别在于创作门槛。微电影具有门槛低、参与广的特点,较为接地气,广受观众欢迎。品质问题虽为瓶颈,但是也有可突破的趋势。比如最大的微电影交流平台‘V电影’目前进行的VMS,它是方便各技术层次的微电影群体进行制作、传播、发行交流的项目,有助于业内草根人群技术的提高。”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认为,“微电影让更多小众、个人的思想得到传播,使得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业内不断涌现,它为电影产业的繁荣兴盛注入了一股新活力”。

  规避发展中的陷阱

  刘军说,为了撰写这一研究报告,他们曾经花钱购买数据,结果拿到数据后发现都是乱抄一气,根本不足为据。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微电影目前发展中的混乱和偏差。打开网页输入“微电影”搜索,首先跳出来的也大多是色情、刺激的画面。

  刘军认为,由于目前微电影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面临的发展陷阱主要有内容质量不高、过度商业化以及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虚拟特点,目前对于微电影的政策监管相对薄弱等。

  微电影的活力来源于“草根”,其潜在问题也源自“草根”。以微电影被广告绑架的问题为例,微电影确实需要广告植入带动资金运转。V电影网络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告植入是一场制片方和投资方的博弈。目前微电影还处于发展初期,势单力薄,只能尽量让文本贴合广告的需求。只要观众喜爱,他们的广告植入就成功了”。饶曙光也表示,“作品必然需要盈利来带动。微电影要发展壮大,成为未来具有更高品质的专业视听产品,就需要植入广告。但如果植入太生硬,反而适得其反——广告没有凸显出广告的效应,微电影观赏性也有所降低。目前的解决办法就是令广告以一种具有人文内涵和品质的形态出现在微电影中”。

  至于微电影的“草根品质”,饶曙光说,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现象,“微电影草根级别的拍摄方式是因为行业内每个团队都在试验,导致了良莠不齐,这反而可以说明整个社会群体都在参与创作,体现了微电影的定义,也为这个圈子带来活力”。

  其实,微电影不仅吸引草根,对明星导演和大牌演员也有吸引力。蔡明亮、许鞍华等著名导演集中拍摄的“美好2012”大师系列,搜狐视频集结王学兵、黄渤等7位男星跨界当导演拍摄的“7电影”系列,由罗志祥、杨丞琳主演的微电影《再一次心跳》等,纷纷出炉。但这些明星有没有提高作品本身的可看性,尚且存疑。对此,V电影有关人士认为,“微电影的特征是草根性。如果一味追求明星效益,就脱离了本来的创作目的。很多新入行的摄像、导演、演员,可以借由微电影展现自己的才华,微电影应该为他们开路”。

  未来发展的新蓝图

  “微电影会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化创作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这个民族不是擅长影像表达的民族,比如电影就是国外传进来的,现在好莱坞电影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银幕,微电影的普及可以帮助国人补上这一课。”刘军对微电影在国内的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我们目前已进入视觉影像传播时代,网络上90%的数据都是视频,影像是传播媒体的新宠,这种现象是科学技术决定的,无法回避。“微电影未来的发展会带动国内影像运动出现高峰。”他说。

  刘军认为,“微电影也会持续为中国电影产业多样化做贡献,因为国内传统的电影行业有两个脱节,一是一般人很难走进电影圈,二是业界无法主动寻求到更多资源,导致电影创作环节难题重重。微电影特有的实验性拍摄功能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它将广大的社会资源引入电影产业中,带动了整体电影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比如,一个电影学院新毕业的学生很难拿到一部大电影,但他通过微电影显示了自己的实力,就可以引来社会上的资金。“借由微电影的广泛传播,新媒体可以营造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日前腾讯开发的新应用APP——‘微视’,就是一个时长不超过8秒的视频分享平台。”他说“未来如果微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就必须注意内容的创意,创新观影形式,有效使用社会化媒体。”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