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衰老’的黑莓终于要被‘收’了。”昨天上午刚起床,刘晨的BBM(一款类似微信的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可实现黑莓手机之间的免费信息、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的交流)收到另一个铁杆“莓粉”朋友发来的消息。
7年了,刘晨把自己7年来用过的、收藏过的黑莓手机全部摆在一起,感伤地在微博上晒出了一张壮观的“集体照”。数了数,足足有16部黑莓手机。
“邮件快手”吸引“莓粉”
9月23日深夜,黑莓公司发布公告称,已与Fairfax Financial为首的加拿大财团签订收购意向书,后者出价为每股9美元,总价为47亿美元,预计11月4日签署最终协议。虽然在此期间黑莓还可以选择“委身”其他买家,但Fairfax享有优先报价权。
自从黑莓一个多月前对外表示考虑出售以来,加拿大和美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都在考虑收购行动,甚至有消息称一些亚洲科技公司也希望参与其中。如今,曾经牢牢把持着北美地区过半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黑莓在当地却只剩2%的市场占有率,上周五更是宣布裁员45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有分析人士称,被该公司收购很有可能意味着黑莓将从此退出消费市场。继诺基亚之后,又一个手机巨头的辉煌时代以被收购的剧情落幕。
虽然此刻萧索一片,曾经辉煌的黑莓却拥有不少像刘晨这样的铁杆粉丝。
“每月100多块钱月费,就为了买黑莓移动Bis服务的那50兆流量,图啥?”不止一次听朋友这样劝说自己,在外企工作的刘晨却一直没有放弃过黑莓。
移动Bis服务,即黑莓网络服务,是黑莓公司针对个人用户的邮件推送服务。要想使用这一功能,用户需要每月缴纳一定的月功能费。但是基于黑莓特殊的邮件传输和压缩技术,Bis服务能让黑莓用户更为迅速准确地收发邮件。有别于其它手机的“后台收取邮件”,黑莓邮件点对点的直接推送,使得用户不必担心邮件推送耗费手机电量,整个过程如同接收手机短信。
除了“邮件快手”的称号,黑莓一直受商务人士青睐还有一个原因—安全。2012年美国网络安全公司趋势科技的一份报告显示,黑莓公司仍是移动安全领域的领导者,领先苹果iOS以及微软WP7。而市场份额最高的Android却表现最差,其评分不及黑莓系统的一半。
“前几年,在投行和老牌外企工作的人几乎人手一台黑莓。”黑莓用户王鑫磊对记者说。
黑莓漫不经心渐落伍
然而,令不少中国“莓粉”郁闷的是,中国市场是黑莓最漫不经心对待的一个区域。
“黑莓对中国太不重视了,Q10、Z10、Q5等新机型,都没有国内行货手机(国行)。”在黑莓西单、王府井这两家专卖店里,显眼位置摆出的“最新款”黑莓手机,其实早在一两年前就已在国外上市。刘晨告诉记者,在苹果、三星的专卖店和专柜遍布全北京,新品第一时间就能买到的时候,要想拿到一款最新款的黑莓手机,只能从中关村电子卖场或是淘宝上购买“水货”,或是请国外的朋友代购。
在国内,要想享用黑莓的Bis服务,联通用户最低每月60元,移动用户最低则要近百元。而同样的服务在美国、东南亚却十分廉价。
如果只是在中国市场的漫不经心,黑莓还不至于从曾经的手机霸主沦落到被收购、退出消费市场的地步。
2007年,苹果推出首款iPhone,全触屏手机如同一把利刃,开始与以全键盘手机为特征的黑莓一决高下。
一两年间,触屏手机方便分享、适合互动游戏等多方面的特性,使得一部分忠于黑莓的手机用户开始“心猿意马”。2010年,苹果iPhone4手机推出,王鑫磊果断购置了一台,并成为了自己的“主机”,而黑莓成为了“辅机”。过了两年,他的“双枪”配置也变成了一部iPhone4,一部iPhone5。
像王鑫磊一样,很多商务人士曾青睐过的黑莓手机,在年轻时尚的苹果、三星的冲击下,终于“下岗”了。
“黑莓手机只专注于单一的商务功能,这一方面代表了极致和专注,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孤注一掷’,无法跟上潮流。”一位通信业界人士说。
记者手记
“一招鲜”难在手机界长期称霸
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武侠小说里百试不爽的箴言,对曾经的黑莓来说同样适用。
1982年,诺基亚生产出北欧第一台移动电话,也就是手机的前身。1998年,第一台黑莓手机问世时,正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都在琢磨着怎么让手机打电话信号更好、同时又在外观上吸引时尚年轻人的时候,只有黑莓心无旁骛地瞄准了商务人士,从一推出就开始研磨一个问题—怎么让发邮件像发短信一样方便,让商务人士离不开黑莓。
十多年磨一剑,发邮件便利、系统稳定和安全这三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在黑莓手机上已经修炼成“精”。即使是当下最流行的苹果、三星手机,发邮件再快也得用客户端,要想打开邮件附件也得下载半天。可黑莓发邮件就跟发短信没两样,附件随收随开,比苹果安卓都要方便。而出于对黑莓安全性的信赖,美国总统奥巴马始终拒绝放弃自己的黑莓手机。
也正是因为这“一招鲜”的能力,即使在黑莓份额急剧下降、在中国市场服务完全跟不上趟的情况下,黑莓仍然能拥有大批像刘晨这样的“铁杆粉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黑莓因专注邮件、安全等商务体验而在商务人士中风靡。与此同时,被企业用户青睐的黑莓,躺在大客户打造的蜜罐子里悉心钻研这些体验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集娱乐、生活和办公多方面需求于一体的新手机趋势的来临。苹果、三星来了,手机企业靠“一招鲜”能称雄一时,却不能靠“一招鲜”称霸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