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感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该剧编剧王宛平在业内有“金牌编剧”之称,她创作的《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等成为情感剧的经典之作。此次,王宛平历时三年,将自己多年来对婚姻和生活的积累放置在《假如》中,讲述了三姐弟轰轰烈烈的婚姻之路。在王宛平看来,与自己以往的作品相比,《假如》更真实、更深入、更犀利,着重展现了一个所谓“负心男”的纠结心路。创作这种现实题材,王宛平也经历了各种“纠结”:男一号的不完美,让演员们避之不及,剧本被搁置许久;女一号形象不够光辉,被演员修改多半,与自己本意出入甚大。王宛平感慨现实剧创作越来越难,但再难,也得与“雷剧”的深渊“保持距离”。
男一号不讨好 一度无人接演
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上升通道格外狭窄的年代,很多人渴望通过婚姻改变命运,陆毅饰演的黎阳就极具代表性。您当初为何考虑设置这样一个人物做男一号?
王宛平:当时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剧烈的一个时期,人们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利益和欲望。我最开始是想写一个在利益、欲望和感情中间摇摆不定的一个角色,这些都特别集中地表现在男主人公的身上。其实我的初衷可能和这部戏最后的呈现还不太一样。我开始是想写一个中国的“于连”,就像法国小说《红与黑》中的人物的那种感觉。但是导演和出品公司都觉得可能太深刻了,观众会理解不了黎阳这个人。后来他们就改了很多,变成黎阳和程真真是很有感情的,我也同意了。我一想也是,要是观众不能接受,大家就都白费劲了。最终呈现我觉得也挺纠结的,黎阳到底爱的是谁。
记者:跟您以前的情感剧相比,这个戏有难度在哪儿?
王宛平:难度就是写这么一个不讨好的男主角。以前所有的男主角其实都挺讨好的,从头到尾都是很痴情的,算是“痴情男”。这个里面陆毅扮演的黎阳就是一个背弃了初恋女友的男人,当时我写的时候就有担心,后来的确听说很多男演员都不愿意演。
记者:很多演员不愿意接演黎阳这个角色,是不是跟角色本身的批判性也有关系?
王宛平:现在的大环境跟以前都不一样了,包括演员和导演。现在演员要求的角色都特别简单,希望是那种白马王子、高富帅、痴情的、人见人爱的。所以你写一些比较真实的,复杂的,有人性弱点的角色,他们都不愿意演,怕破坏自己的形象。所以这部戏开机第一天,我见到陆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你,陆毅同学”。别人看起来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内心真的挺感激他的。要知道,这部戏写完一年多没有拍,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没有演员愿意接。
记者:您对陆毅的表演评价如何?
王宛平:陆毅不但接受了这个角色,而且以自己的气质,让这个角色变得让人更容易接受了。可以说,这部戏因为陆毅而增添了很多光彩。我说过,黎阳是这部戏的灵魂人物,黎阳这个角色如果表现不好,别的角色再好也没有用。我之前不认识陆毅,在屏幕上看到也觉得是奶油小生的那种类型,但是这次合作之后我对他的态度完全改观了。他没有什么架子,不会去乱改剧本,也没有明星的做派,很谦和,演戏很认真。可能因为外表太过抢眼,他的演技一直被低估。
替观众表达疾苦 观众却未必领情
记者:您的作品一直在探讨婚姻,据说这部剧最初的名字叫《银婚》,后来为何又定了现在的名字?
王宛平:这两个名字其实都是资方起的。这部戏算是一部命题作文,最早说要写《银婚》,也就是写25年的婚姻之路。后来写着写着,发现前面的内容已经特别多了,后面就没有什么空间了。干脆改成了重点展现三对年轻人在10年间的情感历程。我自己倒觉得这个名字挺好,因为普希金的这首诗我也很喜欢,我在《幸福像花儿一样》里还用过,当时邓超给孙俪念诗,就念到了这一首。
记者:《金婚》算是家庭情感剧的顶峰之作,最近这六七年间,您对国内情感剧的创作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您认为现实题材剧本的创作难度在哪里。
王宛平:我后来就特别不愿意写了,因为写得很真实有可能口碑不好、收视率不好、卖不出去,制作方不愿意拍,演员不愿意演,总之有很多的问题。现实题材剧本的创作难度在于题材。不知道该写什么,有些东西值得写,但又不敢写的很深,有很多约束。现实题材我觉得不应该都是歌功颂德,也应该有一些批判在里面,但是度在哪里很难把握。
而且现在还有观众的问题,现在的观众已经不是当年了,你写一些深刻的东西,他未必能接受。观众更接受轻松的、幽默的、传奇性的东西,喜欢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的东西,所以你写一些更接近民生疾苦的,可能未必受欢迎。
记者:现在一些比较偏严肃性创作的编剧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有投资方,劝他们往市场方向转一转,写些偶像剧、雷剧之类的,您遇到过吗?
王宛平:这个真的触到了我的伤心处,我现在特别想写一个真真实实反映知识分子,或者不说那么高层次,就是大学毕业程度的人的戏,但是很多投资方都觉得不好看,不可爱,太闷。他们出的主意都挺让我伤心的,就是那种所谓的“雷”。他会让你加很多的桥段,情节性更强,但是我原先写的是文学性很强,更真实的人物。他们说不行,就是因为所谓的知识分子不可爱,我也没有办法。
记者:可否透露下您想写什么题材,被投资方毙掉了?
王宛平:比如说我是“77级”的大学生嘛,所以想写写我们这些“77级”人的一些情感、奋斗故事,但是一直都没有实现。投资方认为没什么卖点,现在的观众都喜欢“雷剧”。
记者:这是否会影响您今后的创作,您目前在写的题材是怎样的呢?
王宛平:我现在正在写的是“80后”的情感故事,这个也是相对真实一点,不是那种纯偶像剧的。不知道能不能写好,剧中也有十来年的情感跨度。
演员改剧本 我也很无奈
记者:好像最终陆毅和秦海璐呈现出的黎阳和程真真的情感走线,和您最初在剧本中的出入很大?
王宛平:现在呈现出是有爱的,我原来写的是黎阳对程真真应该是有感情的,但他的真爱还是初恋情人曾小娅。后来在多方意见的坚持下,黎阳的真爱变成程真真了,那就两个都是真爱吧。
可以说剧本里改动最大的就是程真真,好多是演员自己改的,我也没法说。也不能说有什么不满意吧,反正电视剧跟原先剧本还是不一样。
记者:您经历过演员修改剧本的事情多吗?
王宛平:那是当然了,特别是腕儿越大的演员改剧本的可能性越大。曾经有导演跟我说,现在剧组里,谁的片酬最高,谁的权力就最大,有的时候导演都没有用,制片人也没有用,只有片酬最高的演员有最大的权力。
记者:这部戏里剧本改动的地方多吗?
王宛平:这部戏里,改动挺大的。改剧本这事儿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锦上添花,你写的是这个意思,演员理解了你的意思,然后改的更口语,这样的改动所有的编剧都是欢迎的。编剧最反感的一种“改剧本”,就是把你的整个意思、人物性格给改了,把整个戏剧冲突的这条线给改了,最令人气愤的是有的演员前面给你改了,后面不给改,整个戏变成前后不接。
《假如》这部戏改动最让我不太能接受的,就是黎阳和程真真这条线。特别是程真真这条线,拍摄第一天,我和投资方去探班,演员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大家就有分歧。原来我的剧本写的是黎阳在情感中是比较挣扎的,他不是那么确定自己的感情,也说不上有多爱程真真。演员包括导演当时坚持他俩应该是真爱,我和投资方还挺惊讶,觉得这样后面的剧情怎么延续呢,因为后面不是这么写的啊。这样修改会导致前后衔接不上,我之后也跟导演聊过,他也觉得不应该改剧本。
新编剧被迫签霸王条款 编剧地位没有本质提高
记者:您认为这些年编剧屡屡维权,境况是否比以前好些了?
王宛平:说好是好一点,可是也不是特别的好。尤其是新编剧,签的合同都特别霸王,像给我签的合同,基本上就是业内普遍认可的合同了,我看了都觉得特别生气,很不合理。甲方的全是利益,乙方的只有义务,看着就很愤怒。有时候真的生气,说那这样的话,我就不签了,然后双方再进一步调整。我觉得我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更年轻的编剧更不可能跟人去谈条件。所以我觉得编剧的地位说提高了,其实还是有很多空间的。
记者:您觉得现在编剧地位在整个行业中处在什么位置?
王宛平:虽然大家一直在强调编剧的重要性,但是就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像我这样资历相对老一点的编剧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情况,其他更不必说了。像大腕儿会自己改剧本,出品方都同意了,编剧也没法说什么。否则人家演员不愿意演了,你能怎么办。除非编剧自己当制片人,去约束演员。这可能跟电视台的要求和整个市场的大环境都有关系,大家对大腕儿演员的认可度越高,他们的权力就越大。作为编剧、导演、演员也好,合理的要求是可以的,但是有的修改是破坏整个剧情的,我觉得不太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