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的某种不当行为被电视曝光后,形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从而对公权力形成监督。但这种监督是非强制性的,行政机构可以不予理睬。这就使得公权力和公共舆论形成紧张的关系,且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甚至是尖锐的情况下,如何破解公权力和公共舆论的紧张关系,让公权力更好地服务于民,化解矛盾尤为重要。
一、推进行政公开
行政公开是现代行政的核心原则与基本理念之一。通过公权力的直接主动参与,借助电视这一大众媒介,把行政的依据、过程和结果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行政执法与执法对象之间的沟通问题,而且进一步推动了执法过程的透明化;不仅有利于快速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改善执法机构的形象。
江苏公共频道《政风热线》节目在内容设置上,无论是正面记录、展示上线厅局以及部门单位,积极受理群众投诉,迅速为百姓解决问题的《督办现场》;还是以明察暗访的方式客观报道,暴露揭示问题,有关厅局正面回应表态的《热线追踪》,“解决问题”是这两个子栏目的共同特性。在选题的把握上,栏目组严格按照“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可以解决”的选题原则,多方寻找与百姓生活关联度较高的共性话题,深入调查,客观记录,真实反映,努力赢得上线厅局和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促成问题的解决。
工商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连的一个部门,在对江苏省工商系统的投诉梳理中,栏目组发现,工商强行收取会员费的做法,在全省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广为群众诟病。记者来到苏州新区、相城区、吴中区、太仓等地,从个体工商户到代账会计,再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之机,强行向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收取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的会员费。节目播出后,江苏省工商局高度重视,召开中央电话会议,重申了收费纪律,绝不允许在办理工商执照、年检中搭车收取会员费,对违反禁令的,将严格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于节目中报道的一些违规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做出免职、诫勉谈话等处理。工商强行收取会员费的违规做法在全省得到了遏制。
二、倒逼执政理念变革
行政公开在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的同时,也在通过公开访谈和公开执法的方式倒逼着执法机构的执政理念的变革。
对于30多个上线厅局来说,电视版《政风热线》的开播使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政风热线》直接反映被采访对象和报道人物真实的情绪和感受,话筒和镜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富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声画同步的播出效果直接客观地将一些基层部门单位不作为、乱作为等违规做法暴露在公众面前,因此,被监督的厅局及部门单位内心有着很多担忧和顾虑,在和栏目组的配合上,一些厅局和部门单位有些敷衍,甚至抵触。节目播出后,上线厅局以及部门单位对于《政风热线》的功能、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从最初的担忧、排斥,到后来的合作、认可。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的工作重点是村庄改造,这也是江苏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栏目组对高淳、泰州等地进行了调查,发现高淳桠溪大山村的村庄改造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而泰州口岸镇十一圩村在村庄道路的改建中,向26户村民收取了3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费用,加重了村民的负担,引起了群众的不满,违背了村庄改造的初衷。栏目组的报道赢得了江苏省住建厅的认可。
三、致力于解决问题
报道现象、揭示问题,是许多舆论监督类节目报道的中心、重点,至于所报道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公众很难知晓。对于《政风热线》来说,暴露问题仅仅是节目内容的一个方面,栏目的落脚点是解决问题。公权力机构和电视媒介的携手工作,有利于打造《政风热线》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利于电视品牌的打造。
问题的解决首先得益于江苏省纪委、纠纷办等部门的强力支持,在纪委的有效监督下,上线厅局都能积极面对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在每期节目播出后,相关厅局及部门单位迅速成立调查组,对节目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并将问题的解决情况向纪委和栏目组反馈。
相关厅局及部门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节目中反映的问题,并安排专人调查解决问题。在随后一期的《政风热线》“回音壁”板块中,前期节目中所报道的问题,以及厅局处理问题的态度、效率等一一呈现,成为厅局及部门单位展示自身形象,积极处理问题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一年来,《政风热线》迅速成长,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认可。但是,也存在提升的地方。如《政风热线》以专题报道为主,资讯量方面相对薄弱一些,如何在拓展专题的深度的同时,满足资讯量的广度,是栏目组今后努力的方向。再如,依然有个别部门和行业对解决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敷衍应付,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使得问题的解决力度与群众的诉求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厅局及部门单位与媒体之间该如何胡同信息资源、互相信任、密切合作,利用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反映民众的意见与呼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转变政风行风,也是栏目面对的问题。
(戴春梅: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政风热线》节目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