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雷同、导师炒作——音乐选秀节目之怪现状--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24小时滚动新闻

形式雷同、导师炒作——音乐选秀节目之怪现状

2013年06月21日08:4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南宁6月20日专电 题:形式雷同、导师炒作、选手“脚踏多条船”——音乐选秀节目之怪现状

  新华社记者张捷

  今年以来,多档音乐选秀节目占领了各电视台大量的荧幕时间,令喜爱音乐的电视观众眼花缭乱。多位音乐界人士表示,在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的今天,创意、导师、选手成为选秀节目收视率战场的“必争之地”。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之下,选秀情节像“宫廷剧”、明星导师遭过度炒作、选手疲于奔命等怪相也凸显。

  创意:形式雷同需创新

  盲听盲选、组队PK、与导师同台献唱……从“好声音”到“最强音”,声音选秀节目扎堆出现,形式、内容大多如出一辙。在各种高端音响设备“武装”的选秀节目集中轰炸之后,观众的审美疲劳在所难免,节目创新迫在眉睫。这其中,《中国梦之声》的清唱模式和《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的“新民歌”让人耳目一新。

  在《中国梦之声》中,选手们或捧着吉他弹唱,或完全清唱。有音乐界人士评论,在目前外表、声音都能包装的时代,清唱模式虽规则残酷,却还原了歌唱的本质,也保证了入选选手的质量。

  另一档节目《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则定位“新民歌”主题。“这个节目有民歌的光环在里面,把我吸引过来。”台湾音乐人袁惟仁在节目里担任队长,负责组建队伍,用各种风格重新演绎、重新创作经典民歌。

  《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导演刘欣云说,这档节目确切来说不是一场选秀,其目的不在于选出冠军,而更偏向于新民歌的创作。

  然而,一些音乐人也担心,清唱、民歌等创新在市场化、流行化“无形之手”的影响下难以坚持。《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第一季冠军木江子组合的老师张岚就曾表示,原生态需要一个相对静止的条件,但这显得与时代飞速发展格格不入。

  导师:不炒白不炒

  一些业内人士也指出,与早几年的选秀节目不同,目前在各选秀节目担任导师、评委的嘉宾越来越大牌,为尽可能制造“声响”,这些大牌明星导师、评委成为各节目炒作的重点对象。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手的表现往往显得默默无闻。

  “凡是歌手演唱都快进,专看评委掐架。”一位网友如是评价一档选秀节目,“就像在看一部‘宫斗剧’。”也有网友表示,看完节目之后,对选手的音乐、舞台表现毫无印象。

  在一些选秀节目中,导师为争夺学员或明争暗斗、或反目成仇,导师现场飙泪、发怒离场,导师、嘉宾场外爆绯闻……种种充斥着“冲突”“叛逆”“八卦”等元素的内容铺天盖地。

  针对这些现象,老狼认为,现在的音乐更加娱乐化,更加偏向消费,电视音乐节目最重要的是给观众带来乐趣。

  “导师是否是音乐人、是否有资质不再重要。”音乐人小柯认为,现在的音乐选秀节目重点已不在“选秀”。

  小柯曾创作出《北京欢迎你》《因为爱情》等多首音乐作品,目前他也在一档选秀节目中担任导师和队长。针对泛滥的选秀节目市场,他说,这些节目实际上是包括选手和导师在内的真人秀,严格说是为了“看起来好看”。“专不专业不重要,性情很重要,位置很重要,出现这种变化也是观众选择的结果。”

  选手:“脚踏多条船”不奇怪

  在不少选秀节目的参赛选手名单中,前“超女”学员、“花儿朵朵”学员、“好声音”学员并不鲜见,其中一些选手在业内小有名气,一些知名选手的“跳槽”甚至能在网站娱乐板块博得不小的点击率。

  选秀选手四处跑场参赛引起不少人的注意。“这本身不是选手的错,而在于给音乐人提供的平台太少。”小柯说,如果音乐人坐在家里创作,在版权保护下,通过良性的商业机构运作也能成为歌手的话,他们就不会如此集中在选秀这条路。

  对于选秀选手“脚踏多条船”,业内人士也毫不留情指出其中的致命弊端。“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作品!”小柯说,选手在舞台上大多翻唱他人作品,拿到荣誉、经历虚假繁荣之后,最终销声匿迹。“音乐人最终留下的应是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声音和形象。”他说。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