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为邓小平同志摄影的两个瞬间--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人民日报》创刊65周年>>"我"的故事

伟人风范 历历在目

回忆为邓小平同志摄影的两个瞬间

徐建中

2013年06月14日15:5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自1948年6月15日诞生起,人民日报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忠实记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见证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65年艰辛奋斗,65年春华秋实,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与新时代一同进步,人民日报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人民网特别推出人民日报创刊65周年纪念专题,重温历史动人瞬间。

我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尤其是1987年至1992年跑中央新闻5年间,曾拍摄了无数个黑白、彩色胶卷。

它记录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重大的新闻题材以及一些领导人的独特风范。

我为邓小平同志拍过很多照片,有出席“两会”的,有植树造林的,还有会见金日成主席、基辛格博士、差猜总理、希尔瓦总理、戈尔巴乔夫主席、尼雷尔总统、穆巴拉克总统的,以及赶上“末班车”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等等。

记得在1987年的5月22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邓小平同志,要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同志。当接到采访通知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要知道,这里面有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我是1950年底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湖南常德市为响应党中央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而投笔从戎的。1951年初,我们几百名高中学生,穿着新军装,戴着大红花,高唱着“志愿军战歌”,经长沙市乘火车北上。然而,列车没有直奔安东(现在称丹东),也没有驶入朝鲜,而是把我们拉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干部学校。党中央决定让我们这批学生兵先进入航空学校(现在称飞行学院)学习,尽快掌握现代化先进技术后再去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真的没有想到,在36年之后,我能以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的身份来到钓鱼台,近距离为小平同志和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主席拍摄照片。

“意义重大,事关紧要,一定要把照片拍好啊!”我多次叮嘱自己,也认真做好了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一场小雨过后的钓鱼台,草木苍翠,郁郁葱葱。宾馆楼前挂着两个鲜红又喜庆的大灯笼,整个钓鱼台院落显得格外秀丽。宾馆楼的左侧草坪里有一株富有生气的云杉树,这是1959年金日成主席访华时亲手栽植的,如今长高了,树上披满了一层嫩绿的新叶子。小云杉随风摇动,似乎已经知道了,培植它的主人今天将再次来到北京。

小平同志和金日成主席是交谊深厚的老朋友,他很早就站在楼门前等候着。当金日成主席的座车一到,小平同志立即迎上前去,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并相互拥抱,此情此景我们都及时拍了下来。两位领导人并排健步走进大厅,我紧紧跟在后面。突然间,两位领导人又一次热烈地拥抱在一起,笑容满面,感情真挚,这是最美好的瞬间。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个箭步站到两位领导人的前面,尽管身后10多名摄影、摄像记者挤过来,但我凭借身高和体重的优势,占据有利位置,用装有小马达的尼康照相机,“哒哒哒”、“哒哒哒”连续拍了6张。驱车赶回报社后,印刷厂暗房的同志全力配合,立即帮我冲洗底片、剪裁、放大。很快,一张明亮、简洁的“邓小平主任和金日成主席热烈拥抱”的8寸黑白照片送到了总编室夜班办公室。

5月23日清晨,我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翻开报纸一看,心中好一阵惊喜:黑体字大标题和我拍的大幅照片刊登在头版头条,为当天全国报界独家所有。当时的外交部新闻司长李肇星同志看后非常满意,立即要了5张放大照片赠送朝鲜客人。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又一次翻阅着当年为小平同志拍摄的照片,回忆起日本客人乘坐“末班车”的情景,以及我们和小平同志合影留念的难忘时刻―――那可贵的10秒钟……

那是1989年11月13日上午10点钟左右,身穿深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同志,笑容满面,容光焕发,健步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小平同志将要会见的是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斋藤英四郎、河合良一等日本客人。

在和往常一样的平和气氛中,小平同志当着几十名日本客人和中外记者,用那纯正的四川口音铿锵有力地说:“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你们这个团是我见的最后一个正式的代表团。”小平同志接着又说:“退就要真退,不要使新的领导感到工作困难。这次我要百分之百地退下来……要让党、政、军领导放手工作。”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政治生涯长达60多年。他今天的这番语重心长的讲话使记者们意识到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政治新闻。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最高顾问、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斋藤英四郎高度赞扬小平同志为中日和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深情地说:“为了中国的繁荣,亚洲的繁荣,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您健康长寿”。最后,斋藤英四郎先生向小平同志赠 送一本大型精装画册。我立即抓拍下这一现场画面,取名为“最后的会见”,刊登在11月14日《人民日报》一版的右上角,这也是当时报界的独家新闻照片。

小平同志会见外国客人的活动结束了,在场的中国记者们开始活跃起来:“请小平同志和我们合个影吧!”“毛毛,你快去帮我们说说吧!”很快,小平同志答应了记者们的要求。他亲切地说:“好!就在这个地方嘛!和记者们合影那轻松多了。”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3位女记者最为活跃,动作也最为敏捷。她们立即脱去外套,露出鲜艳的红色毛衣,围上白里透红的纱巾,在蛋黄色裙服上又背上一个黑挎包。反映八闽风情的大厅里,日光岩巨幅油画衬为背景,整个画面非常优美。我连连为大家拍照片,拍了黑白片又拍彩色片,忙得不可开交。

“老徐,你怎么还不上啊!快去,快!快!”中央警卫局局长在后面急促地提醒我。与此同时他又喊着:“等一等,还有一位摄影记者没有拍上哩!”

我立即三步并成两步走到小平同志的身后,只见我的同行闪光灯在连连闪亮。小平同志多站了10秒钟,使我也纳入到合影的记者队伍之中。这张珍贵的彩色照片,我放大悬挂在书房中的墙壁上,作为永远的纪念。

难忘的时刻,可贵的10秒钟。多么激动人心!

这一段历史虽已过去,但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风范,至今历历在目。

(来源:《新闻战线》2004月09月01日 第1版)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