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1948年6月15日诞生起,人民日报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忠实记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见证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65年艰辛奋斗,65年春华秋实,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与新时代一同进步,人民日报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人民网特别推出人民日报创刊65周年纪念专题,重温历史动人瞬间。
从1975年来报社工作,迄今已有28个年头。经历的事情不算少,然而最令人回味的还是夜班生活。
记得报社一位老同志说,在报社工作,没有上过夜班,不算完整的报人。那时虽在评论部有时上前夜班,结合新闻配写点《今日谈》专栏的稿件,但对这话体会不深。后来海外版创刊,赶上了夜班,才逐步体会到,夜班是个大课堂,最能锻炼人、考验人。
海外版初创,是在5号楼4层大办公室里,每晚灯火通明,大家齐聚一堂。谭文瑞、袁先禄、高集、徐麟、安子贞等老同志和大家一块儿办公。他们言传身教,教大家如何划版、做标题、裁图片等。谭文瑞做题堪称一绝,肩题、主题、副题如何搭配,几栏题放几个字,都很讲究,且文采斐然。日子一长,大家长进不小。海外版这批人,大都是在他们传帮带下成长起来的。近日与几位同事聊天,大家对此记忆犹新,颇有同感。
上夜班可以学到许多本事。编稿子、做标题、划版面、选图片,这些都是夜班编辑过程中必经的环节。你不懂,或者不熟练,就会影响编报的整个进程。因此,要胜任之,必先刻苦学习之。记得初上夜班,因算不准字数,头大过;因版面划不好,手忙脚乱过;因标题做不好,被领导批评过。但在领导和周围同志的帮助下,自己虚心学习,反复练,终于闯过了这一关。上研究生时曾学过《报纸编辑学》,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干报纸这一行,非要到夜班练练,摔打一番,才能成为一名合格者。
有人说,夜班编辑不过是个“拼版匠”,又苦又累。然而,我却不以为然,且乐此不疲。何以如此?因为夜班是个极具挑战性的活儿。一条长稿,能不能将其删得恰倒好处?一个标题,能不能做得简洁精彩?一块版面,能不能设计得清新疏朗?这些都时时在考问着你的本事。特别是在重要关口,能否编排出新闻性、时效性俱佳的“新闻套餐”,更是一个考验。
夜班生活是紧张的,但气氛是和谐的。置身夜班,大家忙碌的情形令人难忘。一个标题反复做,你方作罢我来改,谁的好用谁的。整合新闻,从央视网站上下载,从新闻联播中记录,翻阅其它材料核实整理后改写精编,力求把好东西提供给读者。版面随时调整,划好了重来,不达美观不罢休。在这些讨论、撞击中,出点子、出智慧,从而也锤炼着编辑们的应变能力。
我喜欢那夜班的灯光,喜欢那办报的气氛,喜欢那看大样时的心境。每当收班之后,我并不匆匆离去,愿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多呆一会儿。当晚拼好的大样放在案头,静下心来浏览一番,像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玩味许久。
(来源:《社内生活》2003月06月05日 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