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首届电视剧编剧论坛传出消息,全国今年上半年800部电视剧收视率破1的仅占5%,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副会长彭三源抨击道:“今年大部分都是烂剧、跟风之作!猎奇、狗血剧层出不穷。”为了鼓励原创精品,广电总局已批准设立中国电视剧优秀原创年度剧本奖,奖金高达1000万元。但实际上,解决内地剧“内容水”的顽疾,根本不是用钱奖励这么简单。相反,正是因为影剧圈不差钱,才造成如今电视剧急功近利的局面。
电视剧窘境
题材涉及面窄,剧情“灵魂出窍”
剧评人:2012年,电视剧产业低谷徘徊
近五年,国产剧年产量都在11000多集左右,2011年,几大卫视购买独播版权以及网络版权,全年电视剧产量突破20000集。2012年,电视剧播出的数量比往年有增无减,但在剧评人李星文眼中,今年内地剧却是“只有产量,没有质量”,他甚至直言:“2012年,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最低谷。”媒体评价:“对资本的穷追不舍和对题材的过度开发,让电视剧观众的期望值降低。”
有观众指出:“我再也看不到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样依据历史创作的电视剧,抗战剧变成了‘奇侠小分队’的英勇突围,主人公打扮得比当今小青年还时髦,所谓的历史不过是一个空架子,视觉、噱头、爱恨情仇才是重头戏。”此外,“婆妈剧”泛滥也是造成今年烂剧充斥荧屏的主要原因,据估算,3月到6月,此类题材不下10部,《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当婆婆遇上妈》、《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这里面的婆婆和丈母娘,你都搞清是谁演的吗?
李星文表示,虽然内地剧没有美剧那么全面的类型,但以前仍然有商战、警匪、宫斗、穿越、医疗、抗战等题材。可今年,荧屏上80%的电视剧题材都变成了家庭剧和抗战剧,“正因为题材涉及面的狭小,剧情也进入到‘灵魂出窍’、胡编乱造阶段,从这些作品中,你无法感受到今时今日众生的焦虑和当代社会的回响,好剧不彻底,烂剧没底线。”
编剧们喊冤
“雷人剧”都是影视公司老板逼的
编剧:找枪手的情况确实不少
电视剧被视作“编剧的艺术”,电视剧不好看,就该拿剧本创作者“开刀”吗?面对质疑,编剧们直喊冤,说他们才是“有苦难言”。内地剧委托定制的模式,对编剧创作空间形成束缚,他们更希望过滤掉来自于电视剧产业链下游的投资方、电视台干涉。
被吐槽“雷点密布”的《隋唐英雄》新人编剧李正虎坦陈,新入行的编剧为了生存,只能迎合影视公司的口味,“剧方有三个选择:继续拍烂剧让观众图一乐,实现短期利润;学习美剧,引领观众审美;拍出既符合观众口味,又能引领市场的经典电视剧。但后两条对于新编剧来说是‘死胡同’,我们没有作品,凭什么跟投资人谈理想?观众的素质在提高,转变投资人只能靠市场,编剧真的无能为力。”
另外,编剧界雇枪手的消息也是公开的秘密,演员唐国强炮轰:“我听说一些编剧其实已经没有灵感,但名气上来了,只能‘假怀孕’。”一线编剧因精力有限只当挂名总编剧,剧本找枪手写,有的一线编剧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采用“大编剧雇佣小编剧,小编剧雇佣写手”的流水线操作法。
制作方自白
雷人剧收视率诱人
制片人:口碑、效益双赢太难
编剧把造成烂片的这个皮球踢给了制片方,制片方如何应答?生产了《新乌龙山剿匪记》、《旗袍》、《武则天秘史》的浙江长城影视传媒集团宣传人员骆烨直言,“对影视公司而言,收视率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经济回报,影视公司才能运营。”某卫视工作人员也解释,“虽然雷人剧遭人鄙视,但收视率都不算低,对内地观众来说,图一乐是他们看电视的主要诉求。”
“现在有能力搭建一个班子的,通常都是制片人、导演、顶级编剧,他们追求质量还是经济效益,决定电视剧最终成型的状态。”华谊兄弟天意影视总经理吴毅解释,电视剧剧组的“挑头人”几乎决定着一部剧成败,拿今年大热的《甄嬛传》来说,导演郑晓龙就是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但从实际出发,能做到编剧、拍摄、后期每一步都精益求精,这个‘挑头人’除了要有崇高追求,他还一定要是个掌握各方资源的‘能人’。”基于这个原因,每年电视剧行业依然会有精品出现,但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