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10月安徽经视的《帮女郎帮你忙》开始,全国地面频道涌现出一股“帮忙风潮”,从信息提供、扶弱济贫、协老助残,到监督行政、法律维权,“帮忙”一跃成为民生新闻节目的升级孵化器。这类节目既继承了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又突出贴近民生的服务性,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2011年10月12日,借助全媒体演播室的启用,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在名牌栏目《直播南京》中推出一个子栏目《微博帮忙团》,节目在吸取了帮忙类节目精华的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所创新。
一、借助网络力量,打造“大家帮助大家”的平台
帮忙类节目的形式不外乎是记者接到求助电话,出动采访求助人,带着求助人的诉求,继续追踪采访,探寻解决之道。如果当天能解决的,就在一篇新闻里完整地展示帮忙的过程;如果解决不了的,则要做成连续报道,不断推动求助内容向良性方向发展。在推动事情解决的道路上,记者或者说新闻媒体起了关键性作用。而《微博帮忙团》更侧重于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记者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搭建起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汇聚起千万个人的力量,去共同帮助解决一件事情,体现大家帮助大家的理念。
《微博帮忙团》依托于微博平台,让微博这一新媒体和电视传统媒体相结合,网友的力量和市民的力量相结合,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相结合。不仅仅是记者在帮,而是整个网络、社会在帮。微博在信息传播、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某一个问题上,作用强大。《微博帮忙团》正是将微博的帮忙作用和电视的帮忙节目进行嫁接,体现出以下特点:
1.帮忙环节提前,从接到求助就开始体现出帮忙。每天在节目确定帮忙选题后,立即在《直播南京》官方微博上贴出求助人的诉求,同时派出记者采访。2011年10月17日,节目接到求助,内蒙古土豆大丰收却无人购买,南京一企业前去采购了1000吨土豆,帮助当地农民减少损失。这些土豆运到南京后的销路也成难题,记者获知这一线索后,在《直播南京》官方微博发布求助信息,立即引起网友的围观和转发,并打听这些土豆在南京哪里卖,记者随后在微博上公布了联系电话和地址,并赴售卖点采访。当晚节目完整地展现了这一过程。节目播出后,又有更多的单位和市民去采购爱心土豆。帮忙环节提前,使帮忙的时间缩短,更有利于解决求助人的燃眉之急;提前在网络上发布,侧面对节目进行了预告;节目播出后,更多帮忙的力量汇入,微博上同步更新帮忙进展,吸引更多人参与。
2.帮忙手段多元化,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官方微博的影响力。目前不少政府机构都在微博上开出了政务微博,及时发布各政府部门的政务动态。《微博帮忙团》巧妙地利用这一平台。记者在接到某些求助后,感觉到和某些政府部门相关时,在网上公布求助人的求助内容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其中,媒体扮演了桥梁作用,将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反馈给了相关部门,比传统的记者去这些部门咨询,或者等到节目播出后再去找这些部门,更提前了一步。这种公开的@政府部门的微博,也起到了监督作用,政府部门的微博有没有回应,有没有为求助人解决实际问题都在网友的关注中。
3.通过@同城媒体和网络红人,使求助内容迅速扩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微博一个重要的功能,通过不断转发使一条消息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为了使求助内容能被更多人知道,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微博帮忙团》在发布一些求助的时候,会@同城媒体的官方微博和一些网络红人,通过他们的共同关注和转发,使求助内容为更多人所知。
4.帮忙不仅仅体现在电视节目里,也体现在网络中。受每天播出时间的限制,也考虑帮忙题材的新闻性,每天在电视里播出的帮忙信息只有两条,更多的帮忙体现在网络中。大量不能做成电视节目的求助信息在微博上发布,比如寻物、寻人,虽然事小,却能迅速提升人气,温暖人心。
二、找准内容定位,打出公益的温情牌
帮忙类节目的内容主要是维权投诉,《微博帮忙团》却另辟蹊径,主要基于三点考虑:第一:《微博帮忙团》是《直播南京》的子板块,如果以维权投诉为主,和《直播南京》的其他新闻会有重合之处,和以舆论监督为特色的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名牌栏目《东升工作室》的定位也会重合;第二、维权投诉节目容易侵犯到当事人的隐私,特别是将此类求助内容放到微博上,会被网友不断放大,容易使当事人成为“网络红人”,身心受到伤害;第三,目前电视新闻节目中还鲜见以公益、温情为特色的节目。《微博帮忙团》的选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1.帮助市民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比如农产品滞销,在帮助其打开销路的同时,也在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这种怪现象。而急寻救命血这类题材,也向如何储备稀有血种这方面的深度进行拓展。这些题材的拓展避免了一帮一的局限性,做到服务和新闻两不误。
2.帮助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于精神文化领域的内容也很感兴趣。《微博帮忙团》接到过南京栖霞区一个农民舞龙队的求助,他们成立十年,迫切希望找到专业老师让他们的技艺能再提高,而南京有很多专业艺术院校和表演团体也乐意走向民间。于是“帮忙团”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完成了这一心愿。
3.故事化叙事方式,体现人文情怀。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新闻“怎么说”比“说什么”显得更重要,叙事策略成为吸引受众的主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新闻故事化也成为帮忙类节目的传播形式之一。比如《微博帮忙团》报道一位老者想修复其母亲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照片,围绕这张照片有着怎样的故事?以说故事的方式,说出当事人的诉求,温情的方式更容易打动观众,吸引观众,实现帮助当事人和收视率稳步提高的双赢结果。
三、打造品牌形象,突出栏目可识别度
节目的包装、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同样能够博取观众的注意。《微博帮忙团》借助南京电视台耗资七千万元打造的全媒体演播中心。演播中心专门有一块新媒体演播区域,这个区域是 14块42寸的LCD液晶显示器通过异型相拼接,左右子显示器与主显示器形成类似iPad的菜单式联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可以用手机或iPad控制异型组合屏上的任意一块子屏幕,直接将网络微博拉进直播现场。帮忙新闻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就在屏幕上显示,根据主持人的手势,随时调出。
《微博帮忙团》和其他帮忙节目相比,一个很大的特征是其直播化。节目这边刚播完,那边就有反馈信息,有观众打入电话表示可以帮忙解决,在直播间接入求助人和热心人的电话,现场解决问题,凸显栏目的影响力。同时,网络上的回复也可以随时插入节目中,提高人气。这种互动,不仅是多种媒介共存环境下,电视拓展生存空间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在新媒体的竞争压力下,传统媒体的必由之路。
从《微博帮忙团》的实践来看,只要找准定位,新媒体同样能够为“我”所用,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将传统媒体的权威和影响力向网络渗透,拓展节目空间,形成立体传播形态,这既是帮忙类电视节目更上一层楼的有力武器,也给新闻节目的突破和创新提供了参考。
(周长城: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新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