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电影雄霸天下80多年来,技术飞速发展,特效奇观层出不穷,光影声色引人瞩目,无声影片还有闪光的可能吗?——黑白默片《艺术家》以“无声胜有声”的鲜明姿态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它横扫第3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英国电影学院奖、金球奖等各大奖项,在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配乐、最佳服装设计5项大奖,成为奥斯卡有史以来首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非英语国家影片。《艺术家》是一部有关电影的电影,它在电影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年代,发出了突破外在形式束缚、提升电影艺术品质的声音。
用最简单的方式 穿越到往昔的光影世界
电影是一种借助于摄制、放映技术和电影器材来承载思想、传达情感的艺术载体,电影技术的每一次创新与发展,都凝聚着不同时期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结晶,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更使电影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随着技术越来越成为电影的重要支撑,电影有过分依赖技术之嫌,艺术家们跟风迷恋3D、4D技术,追求特效制作,重视视听享受,反而忽略了对电影艺术内涵的追求。
默片《艺术家》用最简单的方式带着观众穿越到了纯粹的光影世界,回到电影发展史的源头,像早期的无声电影一样,它完全靠黑白画面,靠人物的动作、姿态以及插入的字幕来传情达意,没有台词和彩色画面,甚至连变焦镜头都没有出现。沉默是金。这给时下盛行的技术至上倾向提出了警醒:电影的出路在哪里?是走向技术的极致,还是走向艺术的深处?形式的革新固然对电影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过犹不及,一味崇尚形式追求技术而丢掉电影最本质的东西,是不是舍本逐末?
其实,《艺术家》只不过用极简约、极复古的手法还原并论证了爱因汉姆在《电影作为艺术》中所论证的一个永恒命题,即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过分炫耀技术、追求外在形式的包装,而应在流畅的故事叙述中专注于艺术品质的提升、思想情感的表达。
向艺术家致敬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沉落起伏不仅是个人的宿命,也是艺术家在瞬息万变的舞台上不可避免的命运。正因如此,每个沉浮起落的命运都需要爱的观照和牵引,需要爱的温暖和感动。《艺术家》正是通过默片时代的逝去、有声影片的到来,讲述了电影明星乔治?瓦伦丁和佩皮?米勒艺术事业沉浮落寞交替而行、彼此关爱的故事,传递了爱的力量,诠释了爱的真谛。
个体命运的更迭是时代变迁的风声,乔治和佩皮的命运沉浮表征着电影从无声到有声历程中里程碑式的变革。无声影片的辉煌在1927年达到高峰,此后随着有声影片的到来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无声影片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国家的诞生》、《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和《战舰波将金号》等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默片的巨大贡献不仅吸引着后来者不断返回到它的源头,从中汲取经验和财富,而且无声电影时代艺术家虔诚执著的精神品格也深深地激励着后来者不懈前行。作为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象征性人物,乔治和佩皮历经坎坷和挫折,最后在相知、相爱、相恋中圆满牵手,共同开创新的歌舞片表演事业,既意味着无声电影汇入有声电影的滔滔洪流,也昭示着后者的发展离不开对前者的借鉴,只有在那儿它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拂去喧嚣直抵心底
思想的呈现、情怀的抒发离不开艺术手法的精彩运用。《艺术家》在视觉语言上精心采用格里菲斯的平行蒙太奇手法,将男主角乔治人生的起落与女主角佩皮的沉浮这两条情节并行叙述,两个人事业上的巨大反差相互穿插表现,有力地揭示了时代嬗变的主题。
影片最出彩的两个段落是采用格里菲斯开创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剪辑手法。一个是“小狗救主”这场戏。在影片中,心灰意冷的乔治来到自己家,疯狂破坏屋内的一切,将所有自己出演过的默片电影的胶片像垃圾一样扔在地上,点燃了一根火柴,酿成了一场火灾,眼看乔治就要被烧死了。在这紧急时刻,机警的小狗逃了出来,找来警察,与大伙一起把乔治救活。在处理这些场景时,导演将几个场景快速交叉剪辑在一起,展现了一系列镜头:从特写(乔治脸部的细节)到远景(小狗找到街头警察求助),使影片增强了表现力,一方面是乔治身陷火情,一方面是小狗积极营救。主人公危在旦夕的命运令观众心急如焚。
另一场极富张力的段落在影片的结尾部分。乔治回到已被烧成灰烬的家,万念俱灰,拿枪准备自杀,佩皮正驾车在去他家的路上。这场由女方营救男方的戏,利用有声片和默片的差异制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电影最后那声“BANG”,让观众误以为是男主角最后开枪自杀,其实是女主角撞车的这个“声音”救了男主角一命。平行蒙太奇和声音蒙太奇把情节推向高潮。
在有声电影的当代,默片《艺术家》并不是号召电影重回无声时代,这也是不可能的,但它警醒人们,电影技术越是发达越不应哗众取宠,电影视听声效越是奇幻逼真越不应假冒伪劣,毕竟再先进的技术也会过时,再新颖的语言也总是言不尽意,最根本的还是要返朴归真,提升电影自身的艺术品质,自觉追求思想情感的永恒承载和担当。只有思想的光芒历经沧桑还会在我们的心中闪耀,只有情感的魅力穿越喧嚣还会直抵我们柔软的心底。
(孔昭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宣传管理部高级主管;付少武:江苏省文联创作研究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