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节目的魅力--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2年第4期

怀旧节目的魅力

顾丽

2012年11月13日13:37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在选秀节目、相亲节目火遍荧屏后,2012年的电视荧屏刮起了一股“怀旧风”。像深圳卫视的《年代秀》、央视的《回声嘹亮》、安徽卫视的《黄金年代》、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北京卫视的《荣耀唱响》,有的注重游戏互动,有的注重舞台效果,有的注重歌曲背后鲜为人知的往事,虽然它们在情节设置上各有侧重,但大都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

以《年代秀》和《黄金年代》为例。《年代秀》邀请不同年代的明星讲述他们鲜为人知的有趣往事,让老中青三代偶像同场竞技。该节目引进国外大热综艺节目《Generation show》的模式,不仅包含游戏竞赛,并且结合影像、实物、音乐表演、时尚秀等元素,寻找当年情怀。节目由五代人组成年代小组,小组组长均由特邀而来的各界明星大腕领衔担纲。《黄金年代》则是一档以年代之间的比拼为主的大型舞台秀节目。节目按“季”呈现,每季决出一个“观众心中真正的黄金年代”,过程是5个年代淘汰晋级赛,通过年代间不同主题的展示,由观众投票产生胜负,每期节目主题涵盖影视、歌舞、体育、时装、曲艺、生活等各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怀旧节目在短时间内均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深圳卫视的《年代秀》自开播以来,平均收视保持在全国综艺节目前三名,同时段的《黄金年代》和《歌声传奇》的收视排名也相当靠前。其实,荧屏上的怀旧节目远不止这些,像《我爱记歌词》、《天声一队》、《欢乐英雄》、《中国梦想秀》等综艺节目,怀旧元素也成为吸引收视的一张王牌。

一、 怀旧型节目热的原因

1.特定的社会环境。从宏观层面而言,庞杂的社会精神取向在过度消费的漩涡中,出现了明显的失重感和眩晕感,物质与精神的天平一旦失衡,人就会本能地试图借助过往的精神理想和价值积淀,去弥补当下的迷惘与困惑,触摸和呼吸曾经熟悉的精神氧气,于是,反思风和怀旧潮就会油然而生。就微观视野而言,许多个体在经历了消费文化的虚无和狂欢文化的刺激之后,回到过去寻求精神抚慰和文化庇佑,成了偶然中的必然选择。

2.特定的心理原因。怀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和心理调适,人们在自己熟悉的情景中,或者沉浸在对熟悉情景的回忆中时,会感到安全、温馨,一般不会有危机感。为了缓解现实带来的心理压力,寻求心理平衡,怀旧自然成为一种常用的心理自卫方法。怀旧节目就像压力井需要的那一盆水一样,勾起心底无数记忆。

3.特定的“家庭观看场”。怀旧电视节目提供了一家老小共同观看的可能,更容易引发共鸣。怀旧综艺节目,刻意规避了泛娱乐化的节目形式,抓住了适合全家老小一起观看、能让不同年龄层都感兴趣的节点。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父辈人重温往昔,重见故人;小辈人听老歌新唱,老调新弹,新生代明星嘉宾用他们时尚的演绎和超高的人气抓住年轻人的眼球。

二、怀旧型节目的主要特征

怀旧同综艺相融,使得回忆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娱乐也不再是简单的欢笑。电视制作者借鉴西方经典怀旧节目《Generation Show》等的成功经验,大胆注入本土特色和精神诉求,调配出新奇的节目形式和新鲜的节目内容,吸引了大批观众的注意,也使得怀旧型节目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1.怀旧综艺节目用健康的文化趣味传播主流价值观

电视节目理当传播先进、健康和有益的文化。娱乐节目也应在一定的价值内涵基础之上,表现时代主流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健全的文化应当是既有闲适、娱乐和消费,也有理想、激情和担当,我们从怀旧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中看到了这样的文化精神。

以《年代秀》为例,它在每期节目中邀请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00年代五个不同时期的10位明星嘉宾组成年代小组,回答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的问题,或结合影视片段,或涉及当时流行的音乐和社会衣食住行方面的情况。节目设置的问题呈现了不同年代大众文化的一个个缩影,辅以影像、实物、音乐和时尚秀的展示,反映出了我国社会风貌和百姓生活的变迁,尤其透射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特征的流变——从60年代理想主义的纯净、70年代勤劳奋斗的质朴,到80年代自我意识的觉醒、90年代个性表达的率真,再到00年代人人都可成为明星偶像的信念。《年代秀》,表面上秀的是风尚,是乐趣,实际上秀的是价值观,是文化。

2.怀旧节目紧扣集体记忆的节点,深化节目内涵,拓展节目外延

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打上自我烙印的集体记忆节点,如上世纪70年代的露天电影院,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红灯记》;80年代的唱流行歌与跳交谊舞、双卡录音机、邓丽君、《霍元甲》、《上海滩》;90年代的游戏机、卡拉OK,“小霸王”、超级玛丽……这是一代人共同拥有的记忆,伴随着每代人难以忘怀的青葱岁月。一个电视节目抓住这样的节点,怎能不拨动观众的心弦呢?

《年代秀》有一期节目的问题是“一封家书从中山站寄出要多久才能收到回信”。信件,是上世纪80年代人们很熟悉、很流行的一个文化符号,但“来自南极的信”,对观众而言又是陌生的内容。这个问题最后由第一任南极中山站的站长揭晓答案,他还带来了当时在南极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并讲述了一段上世纪80年代中山站建站过程中不为人知的艰辛故事,感动了在场的嘉宾和观众。这种既巧妙又简洁的方式,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对传统文化的怀旧情思,用信件抓住了80 年代人们的集体记忆。

3.用明星效应和经典名曲(名作)两大综艺法宝,引发共鸣

怀旧型节目中,明星嘉宾是节目的表演主体,但区别于其他娱乐节目的是,明星嘉宾不是“单打独斗”,节目也不仅仅是明星展现个体魅力的舞台。不同年代的明星集合成一个明星组,作为不同时代的群像符号,对观众形成了一种集体的文化认知。不同年代的明星嘉宾成为各自时代大众流行文化的最有感召力的标签,从而凝成了整体的合力,给节目增添了厚重的内生力量,更产生了多重多倍的集体效应、连环效应。

经典名曲、名作本身就是不断发酵且历久弥新的陈年佳酿,它的迷人魅力不只是广为传颂和妇孺皆知,更重要的是镌刻着人们的过往记忆。比如,经典名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冬天里的一把火》、《我的中国心》就唱出了物质匮乏年代里熊熊燃烧的激情和理想。86年版的《射雕英雄传》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无可替代的经典,当昔日的“靖哥哥”黄日华出现在舞台,演绎“降龙十八掌”时,可想而知,观众的心会怎样被温柔牵动。在这种情境下,明星嘉宾和经典名作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一方面,老明星让中老年观众有久别重逢的期待感,另一方面,新生代明星对年轻观众有着改换口味的新奇感。正是期待感和新奇感交织而产生的欣赏欲望,弥合了代际之间的趣味鸿沟,使得不同年代的人产生了难得的共鸣。

4.怀旧节目创新地将多种综艺元素有机融合

怀旧是情,创新是金。深圳卫视的《年代秀》节目,舞台、灯光、声效严格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搭建,囊括各种潮流元素,展现时代魅力。它还改变了以往娱乐节目单一的娱乐形式,融合了游戏竞赛、模仿表演等多种娱乐元素,集结了不同方式的娱乐环节,通过多种娱乐形式如唱歌、跳舞、朗诵、模仿角色、跳皮筋、转呼啦圈、做广播体操等等,来追忆不同时代的文化亮色,同时加以幽默、喜剧色彩的因子,让观众在时空交错中体会到怀旧的欢乐。

(作者单位: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卫视频道项目部)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