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海外版:直播不能什麼都播

李雪欽
2020年06月15日07: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直播不能什麼都播(雲中漫筆)

  目前,網絡直播行業蓬勃發展。《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億,佔網民整體的62%。然而,在行業競爭和利益驅動下,一些直播平台亂象叢生。

  防疫期間,全國大多數網民上網時長明顯增多,有的直播平台利用這一時機,為追流量、抓眼球,任由主播穿著暴露、言語粗俗、行為惡劣,通過“送福利”、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進行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進行充值打賞,所涉及的舉報案例居高不下﹔有的直播平台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絡購物市場秩序……網絡直播平台的這些違法違規行為,嚴重破壞網絡生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惡劣影響,必須堅決予以治理。

  近日,國家網信辦等8部門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行動,劍指行業亂象,傳遞出鮮明導向——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虛擬空間不是虛假空間,以嚴格監管促行業健康發展勢在必行。尤其引人關注的是,此次相關部門將探索實施網絡直播分級分類規范以及網絡直播打賞、網絡直播帶貨管理規則。這意味著紅火的“直播經濟”快車有了重要的“剎車”管控。

  “名品”變贗品、“好貨”變“水貨”……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指出,近40%的受訪消費者稱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主播夸大和虛假宣傳、有不能說明商品特性的鏈接在直播間售賣等成為消費者投訴最集中的問題。而在近四成遇到過直播購物消費問題的受訪者中,隻有13.6%表示會主動維權,近半數消費者因為“損失不大”自認倒霉。

  直播翻車常有,追責處理卻不常有。因此,必須厘清直播電商的責任義務,加大監管力度,督促其自覺誠信、規范經營。近日,中國商業聯合會表示《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范》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將制定並執行。這意味著首部全國性直播電商標准即將出台。設門檻、劃底線、樹標准、立規矩,用制度規范為直播經濟這一新業態保駕護航,讓直播行業遠離“開播賣貨,下播甩鍋”的困局,運行在健康規范有序的發展軌道上。

  當然,要想從根源上治理直播亂象,光靠階段性的整改還不夠,出台標准規范也只是一個新起點。相信隨著相關政策法規的頒布落實、監管部門的重拳整治、直播平台的審核監管、商家主播的嚴格自律以及消費者維權意願的不斷提升,未來的直播平台會讓人們看得更開心、買得更放心。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