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6月1日起正式審查學習類APP 將設置白名單
5月31日,省教育廳召開新聞通氣會,解讀近日印發的《廣東省面向中小學生校園學習類APP管理暫行辦法》(下稱《管理辦法》)。該《管理辦法》是國內首個針對校園學習類APP管理的省級實施細則。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6月1日起,我省將正式受理申報,審查中小學生校園學習類APP。各市、縣、學校從9月1日起,對於面向我省中小學生的校園學習類APP,均需在省教育廳審查登記后列入白名單的產品庫裡面選取后才能推薦給學生使用。對於擅自推薦不在白名單裡面的學習類APP或者存在與企業利益輸送行為的學校和老師,將責令整改處理。
9月1日前將公布白名單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自今年3月底發布《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以來,已經有400多家企業咨詢審查事宜,省教育廳已經對60多個學習類APP產品進行免費預測評。根據預測評的情況,主要有面向學生用戶收費,存在娛樂化、低俗內容,包含網絡游戲等3類問題。
6月1日起,省教育廳將正式受理申報,審查中小學生校園學習類APP。9月1日前,將公布白名單,但申報受理通道長期開放,未申報審查的APP可繼續申報。
《管理辦法》規定,經廣東省教育廳審查列入白名單的學習類APP可以全省通用﹔自9月1日起,在《管理辦法》審查范圍之內,未通過廣東省教育廳審查的,各市、縣、學校不得推薦使用。
“未進入白名單,意味著學習類APP主辦者或將失去廣東省所有中小學校和學生群體這個巨大的市場,從而能夠以廣東省規模龐大的學生用戶對企業施加影響。”該負責人表示,此外,對於違反《管理辦法》規定、達到紅牌處理程度的,省教育廳將商請廣東省通信管理局依法責令應用商店下架該APP、注銷ICP備案和停止網絡服務。
“白名單上,APP的數量沒有上限,但不做最優產品的推薦。”該負責人表示,校園學習類APP的審查管理權在省教育廳,但使用選擇權在各市、縣、學校,可在白名單內自主選擇。
進入白名單后還須接受動態監管
學習類APP主要審查哪些方面?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公眾反應強烈的APP過度征集個人信息問題,《管理辦法》作了詳細規定。各學習類APP主辦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用戶同意。
各學習類APP不得調用和學習相關功能無關的隱私權限,不得征集與使用與本APP功能無關的學生和家長個人信息。校園學習類APP主辦者對用戶賬號、密碼、注冊手機號碼等信息負有保密的義務,不得泄露、不得出售,保障學生和家長的信息安全。
“進入白名單不代表一勞永逸。”該負責人表示,廣東還將針對學習類APP后續動態監管難題“出招”。
經廣東省教育廳審查通過並列入白名單的校園學習類APP,僅代表該校園學習類APP主辦者在申報審查時提交的APP滿足《管理辦法》要求,后續動態監管採用黑灰白名單和紅黃牌動態管理制度。(南方日報記者 馬立敏 通訊員 粵教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