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4期

出版類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姚麗亞
2019年05月15日09:1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要:出版行業是社會輿論的風向標,對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推動了出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以適應“雙創”時代背景。出版類專業人才“雙創”能力的培養,應突破思維定勢、關聯專業培養、創新課堂教學、實施校際聯合、進行校企協同,切實提高出版類專業化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出版類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4-0000-02

近年來,出版行業經歷了向數字出版、自媒體出版、融合出版轉型,相應的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在國家大力倡導創新創業的背景下,出版行業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這對主要致力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一、出版行業人才能力需求變化

(一)扎實的實踐能力

當前多元化出版時代對從業人員的綜合實踐能力要求更高。綜合實踐能力包括出版全流程實踐能力,從選題、採訪、寫作、內容編審、排版設計、印刷或數字出版,到市場營銷等。出版人才由早期的按崗工作升級為一體化工作模式,要求出版人才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市場運營能力,不僅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熟練的編輯業務能力,還需要敏銳的市場嗅覺和信息整合能力,對出版物市場營銷推廣、銷售有清晰的思路,挖掘出版物的市場價值。

(二)熟悉融合出版技術

技術始終是出版行業的核心。融合出版時代,除採訪、撰寫、編審、排版、印刷、發行等傳統技能外,還要求從業人員具有扎實的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新媒體技術。特別是當今自媒體出版門檻更低,出版速度更快,時效性更強,這都對從業人員的綜合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具備營銷策劃能力

融合出版時代,出版物必須融入市場,市場營銷能力成為從業人員必備能力。出版專業人員的市場營銷能力包含哪些呢?首先,是對出版全流程的掌握﹔其次是基於閱讀需求和文化市場導向的選題,這是商業化運作時代的明顯標志﹔再次是策劃能力,同樣是基於對出版流程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對整個出版物從選題到推向市場的整體策劃﹔第四是編寫加工能力,與紙媒時代相類似,但要求能夠迅速完成文字加工工作,並符合融合出版時代特征﹔第五是設計制作能力,紙質出版物與傳統時代無太大差別,重點在於新媒體和數字出版物,要求從業人員熟悉掌握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第六是運營能力,要求具有扎實的市場營銷能力和敏銳的市場觀察能力,能夠制定營銷方案並組織實施,並根據市場變化及時作出調整。

二、出版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結合市場對歷屆畢業生實踐能力反饋,高校當前出版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以下問題[1]:

(一)人才培養理念陳舊

高校出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對落后。從市場反饋來看,主要集中在畢業生實踐能力不足上,“說得頭頭是道、干得馬馬虎虎”。相關專業學生在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掌握熟練程度上,遠不及非科班出身人員,且從思想觀念上不重視新媒體出版,導致很多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敬而遠之”。

(二)實踐教學課程單一

從出版類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的成因之一在於高校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安排上,出版行業所涉及的門類較多,且多為出版史、編輯出版原理等理論型課程,忽視了對出版技術、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新媒體技術、市場營銷策劃等實踐課程的安排與教學工作,課時少,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數量不足,實訓基地缺乏。

(三)缺乏實踐教學平台

實踐教學需要相應的平台,出版類專業學生更要具備出版行業全流程的實踐經驗。而出版行業的實踐教學平台已不再局限於校企合作的出版加工車間、學生參與出版過程某個崗位的實習,而是需要積累出版行業經驗,特別是市場營銷經驗,而這恰恰是學校、校企合作辦學等實踐教學中被忽略的內容。

(四)校企對接不暢

企業融入學校進行合作辦學已成為高校發展的一種常態,在出版專業也具備了相應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對接不暢等問題。從學校來講,只是將企業作為實踐培訓基地之一,而沒有當成合作辦學伙伴﹔從企業來講,為學校提供實習或實訓場所,只是借機挑選自身需要的人才。雙方都忽略了兩個重要對象的需求:一是沒有考慮到學生對於創新創業技能與思維模式培養的需求﹔二是沒有考慮到市場變化和人才職業生涯需求。

三、創新創業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一)突破思維定勢

每個人都有思維定勢,教學模式也不例外。創新實踐教學模式,首先,在專業設置方面,要採取跨專業教學,模糊學校邊界,增加營銷、新媒體等時下流行課程與創業技能實訓課程,使學生在校期間就積累創新創業經驗。其次,以出版類專業課為主體,根據市場需求,設置不同的人才培養方向,如出版發行類方向、出版編輯類方向、出版策劃類方向,以挖掘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個人潛力。[2]

(二)跨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是教學質量的保障。尤其對於出版類專業來說,必須設置跨專業甚至跨行業的實踐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思維意識,故而需要建設跨專業師資力量。最為直接的是,出版類專業與營銷專業教師交流,為新媒體和數字出版物及其市場運營實踐教學配備相應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加強教師與校外教師之間的交流,為教師提供校外實訓機會。

(三)創新課堂教學的實踐教學模式

“雙創”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形式也應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豐富創新創業相關知識與信息。首先,突破物理空間限制,延伸課堂教學,增加線上教學頻次。考慮到創新創業是處在時代前沿的新興就業形式,網絡課堂上就要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接觸市場的機會。其次,鼓勵學生通過線上平台進行創新創業技能交流,將自己的創新項目、創意點子通過平台發布出去,尋找合伙人,也尋找自主創業機會。[3]

(四)校際聯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校際聯合既可以共享教學資源,又可以提供更多的共享信息和機會,為實踐教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加強學校之間的聯系,形成出版行業的全行業教學。一方面,學校之間的實訓場地聯合。由於不同學校所掌握的社會資源不同,即使在出版行業中,各家參與校企合作企業的主營范圍與擅長業務種類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共建一個可以滿足出版行業不同崗位實訓、不同創業模式學習校際聯合大平台。其次,校際聯合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人才挖掘與項目研討的機會,也為不同出版社之間合作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五)校企協同的實踐教學模式

眼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樂於投身校企協同發展平台。一方面,企業節省了科研開發精力﹔另一方面,有助於企業量身定制所需要的專業化人才。一種合作模式是企業參與校本教材編寫工作,將企業多年發展經驗與案例編入教材,為學生提供第一手的創業案例,從實踐角度為學生提供創新思路。一種合作模式是學校與企業進行人才庫與項目庫的創建,為學生的創新項目提供公開發布、征集合伙人的機會,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新的渠道,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與創業干勁。

參考文獻:

[1] 夏文,張彥粉,劉洪權.“雙創教育”背景下數字出版專業教學體系的實踐探索——以安徽新聞出版學院為例[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34(6):23-26.

[2] 王偉超.媒介融合視域下編輯出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出版廣角,2017(11):74-75.

[3] 張文晉.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創業就業路徑探析——基於3D打印技術[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38(s1):96-98.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