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微信公眾號——“研究事兒”

“中央廚房”咋做菜?“麻辣姐”身手不凡!

研究事兒 研究事兒
2017年07月27日15: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小字號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是人民日報社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自2016年10月起,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正式啟動了“融媒體工作室”計劃,打破原有部門設置,採編人員實現“跨部門、跨媒體、跨地域、跨專業”的自由興趣組合,旨在盤活人民日報社和社屬子報刊的資源,進一步提升報紙和新媒體的報道質量。

進入2017年,“融媒體工作室”的組建速度進一步加快,截至目前,工作室數量已超過40個,實現了與報紙的優勢互補,探索出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形式。研究事兒今天看到金台新聲(ID:jintaixinsheng)微信公號的一篇文章,對首批成立的融媒體工作室之一的“麻辣財經”做了全方位介紹,特轉發此文,一起品嘗,“麻辣財經”為百姓生活做的“家常菜”。 

麻辣財經,做百姓生活的“家常菜”

李麗輝

麻辣財經作為人民日報首批創立的融媒體工作室,主創團隊是“五朵金花”:朱劍紅、李麗輝、陸婭楠、曲哲涵、孫秀艷,從50后到80后都有,層次分明呈梯隊狀排列。

在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這5位都是獨擋一面的資深記者,融媒體工作室將大家聚合在一起,形成的合力和優勢就更加明顯。

“麻辣財經有什麼樣的運作機制?你們平時是怎樣策劃的?”很多媒體同行這樣問。說實話,麻辣財經沒開過像樣的策劃會,大都是通過“群聊”把題搞定的。

大家平時給大報寫稿,主要是“單兵”作戰,內容基本上是自己跑的口、編的版。但實際上,有些新聞熱點的發生並不是按部委劃分的,有時候涉及好幾個部門,有時候哪個部門的也不是。

所以,麻辣財經的一大改變,不是“按口”寫報道,而是追著熱點寫新聞。融媒體工作室就像新聞“輕騎兵”,具有快速、靈活、精准的特點。作為工作室成員,集思廣義、協同作戰的時候更多。協同作戰,可能比一個人寫稿更有優勢:一是熱點大家都盯著;二是提供參考意見和建議,讓作者的思路更開闊;三是最后大家再定調把關,力求有鋒芒、無紕漏。

總之就是一條原則:做大報的補充,幫忙不添亂。 

從內容上大致分類的話,有這麼幾類:

一是政策解讀類,主要是對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會議,重大方針政策的解讀。

今年兩會,麻辣財經工作室第一次以團隊的方式,參與兩會報道,肩負起新媒體與報紙版面融合的重任。兩會期間,麻辣財經共採寫了14篇報道,其中有9篇實現了新媒體和報紙融合,基本上是在新老媒體上同步刊發的。其中,孫秀艷寫的《藍天保衛戰,嚴格問責尤為重要》一文與特刊三版融合推出,在同類報道中發得快寫得深,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點擊量超過116萬,成為兩會報道“爆款”。 

同時,朱劍紅、陸婭楠還參與了人民網和客戶端的6場視頻直播,麻辣財經與中央廚房合作推出了兩個H5和小視頻節目,所有節目點擊量均超過百萬。

除了兩會期間“集中作戰”外,平時一些重大政策的出台,麻辣財經都有第一時間的解讀跟上。今年4月,中央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出來后,去雄安“炒房”引發熱議,一時間成為人們的關注點。看到這一現象,麻辣財經很著急, 當時正值放假也沒辦法細商量,李麗輝趕寫了一篇《雄安是千年大計,決不能讓炒房者逞快!》,闡明立場。這篇文章在麻辣財經發出來后,得到中宣部肯定並在全網推送,起到了引導輿論、以正視聽的效果。

類似這樣的解讀,還有陸婭楠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房子是用來住的,平地起驚雷!》,朱劍紅解讀中央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住房70年產權到期,會免費續嗎?》等報道,網站轉發超過上百家,點擊率超百萬,社會影響廣泛。

還有一類是回應,就是針對社會上一些事件觀點,進行澄清和回應。

今年6月,在“清華五道口金融論壇”上,有保險行業專家提到《人民日報》曾在去年和今年說,保險已經成為老百姓投資的首選,這個結論讓他覺得哭笑不得。實際上,人民日報及其下屬的子報子刊,從來沒這麼說過。由於他引用人民日報觀點有誤,一些媒體以《XX董事長怒批人民日報:保險不是投資產品!》為題發布報道,被一些網站和客戶端轉載,引發了網絡媒體對人民日報的負面輿論。

麻辣財經工作室發現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向社領導匯報,曲哲涵立刻趕寫了《保險成百姓“投資首選”,誰該被怒懟?》,澄清誤解、講明道理。當事人第二天通過企業官微,公開向《人民日報》道歉。 這是人民日報利用新媒體及時發聲,維護本報聲譽的一次有益嘗試,得到了社領導的充分肯定。

第三類是針貶時弊,這部分報道是最能體現麻辣味的。也是我們對問題進行專業分析,出主意想辦法最多的。比如,高利貸問題,麻辣財經寫了很多篇,裸條貸,從頭到尾都是罪惡﹔高息貸款加暴力催收辱母殺人案,校園貸等,都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有些報道還對部門改進工作提供了決策參考。

寫問題性報道,麻辣財經把握這樣一個原則:說問題不是展示黑暗面,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報道的重點不是渲染問題本身,而是放在如何完善制度、堵漏洞上。既要有真知灼見,又要真情實意。

在社領導和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麻辣財經工作室自2016年10月組建以來,目前已經對外發稿超過200篇,很多稿件被網絡媒體廣泛轉載,點擊率達到“100萬+”。有的稿件還被中宣部、網信辦等全網推送、向海外傳播,在社會上形成了較強影響力。

有人這樣評價麻辣財經:麻辣姐們(包括麻辣哥)在報道中,提供了深刻分析和精彩觀點,其專業水准廣獲認可,契合了報網融合的時代大潮,彰顯出“人民系”的“融力量”!

在麻辣財經的報道中,人民日報經社部、總編室、地方分社、海外版等很多編輯記者,都給予了很大支持。眾人拾柴火焰高,成績是大家的。

原載:金台新聲(ID:jintaixinsheng)

編輯:王向令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