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國家應急廣播:暴雨中"激活"試點試驗系統

牛春穎
2017年07月12日13:5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暴雨中“激活”試點試驗系統

  南方多地的汛情,吹響了防汛抗洪的集結號。防災減災,“應急”同行——作為非常時期通過廣播電視向災區群眾傳遞信息的有效手段,國家應急廣播在這1個多月的時間裡與暴雨、災情爭分奪秒地“斗爭”著。

  6月30日,湖北荊州的市民通過廣播收到預警:過去3小時洪湖局部降水已達90毫米,預計未來仍有50毫米左右降水,伴有雷電大風……請注意防范。“為了更好地在汛期發布預警信息、提示防災准備、減少災害損失,我們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進行各種准備,從6月初開始,國家應急廣播就啟動了在江西、湖北的廣播電視系統的試驗,具備了向公眾發布預警信息的能力。”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家應急廣播中心規劃處副處長王磊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啟用,精確到秒!

  6月6日,江西。6月9日,湖北。應急廣播分別在這兩天開始了汛期的兩場“戰役”。

  6月6日上午,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出現大暴雨,當地氣象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正在進行中的國家應急廣播江西試點試驗系統被激活,通過全頻道字幕或彈窗方式向貴溪市28130戶有線電視用戶發送預警信息。那麼,這種試點試驗究竟是怎樣的工作流程呢?王磊以此次“江西激活”為例,精確到秒地進行了解釋。

  6月6日10時43分03秒,中央台“國家應急廣播預警信息自動適配播發系統”(平台在北京)接收到氣象部門發布的暴雨紅色預警信息,立即向“江西應急廣播信息發布試驗系統”推送。10時44分22秒,江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的“江西應急廣播信息發布試驗系統”收到預警信息,經審核后轉發給江西省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公司。隨后,公司值班人員啟動有線電視播控系統,持續3分鐘發布預警。

  3天后,國家應急廣播在湖北省荊州市也按下“激活”鍵。

  6月9日清晨,湖北省荊州市發生大暴雨,當地氣象部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國家應急廣播荊州試點試驗系統被激活,先后於6時07分和9時33分接收到預警信息,並分別於6時07分36秒和9時34分07秒向位於荊州人民廣播電台的荊州市應急廣播試驗平台推送預警信息,在荊州人民廣播電台田園之聲中播發。其中,第一次暴雨紅色預警在鄉村大喇叭節目(早間版)播出3次,第二次紅色預警分別在鄉村大舞台節目和鄉村大喇叭節目(午間版)各播出兩次。由於田園之聲鄉村大喇叭節目(早間版、午間版)日常還通過荊州市各市縣農村地區的農村智能廣播網轉播,所以預警所涉及的洪湖和監利兩縣受眾也能通過當地的“村村響大喇叭”接收到預警信息。

  預警,隨時隨地!

  時間進入6月下旬,多地出現持續強降水,按照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7月1日通報的數據,一周內160條河流發生超警戒線以上洪水。

  “集結號”越來越響,形勢越來越緊迫。國家應急廣播網站(WWW.CNEB.GOV.CN)開通“2017防汛抗洪”專題,隨時傳遞汛情。7月5日,在《最新資訊》欄目裡,受眾了解到三峽5次泄洪攔截七成上游來水,7月7日,受眾了解到水災致京廣高鐵湖南段140趟列車停運……在《現場圖片》專欄,受眾看到了貴州遵義暴雨導致山洪的圖片,7月7日,一張江西鄱陽湖達2017年入汛以來最高水位的圖片讓人揪心……

  與此同時,江西、湖北兩地新啟用的系統仍夜以繼日地忙碌著,在傳遞汛情的同時,也最大程度起到“試點試驗”的作用。王磊解釋說,之所以一地一地試點,而不是全面鋪開,是因為從技術適配到人力配備、機制磨合都需要一點點打磨,試驗中會不斷暴露問題,問題需要一個個解決。“我們和江西省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公司、湖北荊州人民廣播電台都確立了24小時值班制度,一直會持續到9月汛期結束。”

  6月23日16時,江西浮梁縣的電視觀眾在電視“彈窗”中看到:過去6小時浮梁縣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平均雨量80毫米,局部150毫米以上,預計未來1—3小時,我縣仍有強降水,累計雨量達50毫米或以上,請注意防范。

  6月30日11時,江西瑞昌市的電視觀眾再次從電視中收到預警:預計未來3小時我市部分鄉鎮將達到50毫米以上降水,局部可伴有強雷電和短時強降水,請注意防范。

  6月30日05時,湖北荊州的聽眾、村民通過電台、“村村響”大喇叭收到暴雨紅色預警:過去3小時洪湖局部降水已達90毫米,預計未來仍有50毫米左右降水,伴有雷電大風,山區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等級高,請注意防范。

  目前,“國家應急廣播預警信息自動適配播發系統”已經實現和四川應急廣播系統,和廣西、江西、湖北、河北、山東等地試點試驗系統的對接。“系統在某一地落地,都是國家應急廣播、當地新聞出版廣電局、當地有線傳輸企業與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共同努力的結果。”王磊介紹道,當然,技術對接也是個超級復雜的過程,比如,有些有線電視播控系統最多支持128字“字幕”的消息,而按照氣象、水利等部門的要求,任何發布機構又無權刪減其內容,這意味著應急廣播系統有時隻能刊發標題而“放棄”全文,“這種技術的兼容與磨合需要應急廣播系統不斷完善與努力,最大限度地完成使命。”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