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創新:用聲音直抵人心 6個節目獲廣電總局表彰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發布的關於表彰2016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的通報中,有6個廣播節目榜上有名。這些節目在形式、主題、內容、機制等方面讓人耳目一新,可謂高質量創新型節目的杰出代表。
《生死關頭》
新聞廣播劇不炫技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各大媒體使盡渾身解數挖掘長征題材的激烈競爭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10集系列新聞廣播劇《生死關頭》用“廣播劇+口述新聞”的形式,通過10個小轉折構建10個大轉折,用聲音生動、細膩地呈現了長征史詩般的色彩。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節目中心副主任高岩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故事化表達已經成為新聞報道的重要形式,而廣播向來被稱為“頭腦的劇場”,講故事是它的長項,在廣播各種講故事的手法當中,廣播劇又是最生動、最專業、最有感染力的一種。“新聞廣播劇”將廣播劇引入新聞報道,調動了廣播人最擅長的手段,豐富了廣播新聞的敘事方式和表現手法,實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死關頭》雖然引入了廣播劇,卻實實在在屬於“非虛構作品”,並非“戲說”。高岩向記者介紹,創作者首先要把史實部分研究得非常清楚、扎實,《生死關頭》從策劃階段就引入了軍事顧問,每一集都進行了實地採訪,回訪當事人或其后人,尋找歷史文物,查閱歷史文獻,甚至在各種不同記載中反復論証、判斷。
高岩認為,“創新絕非一勞永逸,‘新聞廣播劇’也有其特有的創作邊界。‘新聞廣播劇’大量地使用了音效、音樂,但凡事不能絕對化,‘新聞廣播劇’的成功不等於在一般性的廣播新聞中音效、音樂可以泛化使用,更不能‘炫耀技巧’,為音響而音響。在消息類報道中嚴格限制形容詞、在調查類報道中克制主觀描述,這些始終是專業通則。”但是,“新聞廣播劇”這類作品的成功,反映出的是廣播人基於市場判斷對聲音的一種回歸和提升。
高岩說:“尋求創新有很多方向,向‘聲音’求發展的理念值得重視,在向新型廣播發展的過程中,廣播人既需要專注音頻的定力,更需要對音頻的深度開發,關鍵是為作品找到最適合的形式。”
《先生》
“逼出來”的冷門創意
“具體到我為什麼會想到做《先生》,首先是近年來很多領域的大師相繼離世,每有這類消息,媒體便一窩蜂地報道一番,但是,大師生前卻鮮有媒體觸碰,以至於身后的熱炒,也多是回憶文章和資料。每每經歷這樣的報道,我都會特別遺憾,作為廣播人,我們為什麼沒能在他們生前留下他們的聲音、他們的故事和他們的精神?”高岩說,“央廣是國家電台,作為主流媒體理應更多地擔當起社會責任,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主動設置議題,引領受眾,傳播主流價值觀。”
經過反復探討,節目給“先生”的界定是:先生,不僅是一種稱謂,更蘊含著敬意與傳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僅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更有著溫潤深厚的德性、豁達包容的情懷,任風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在市場強勢奔襲的時代,“先生”還需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為后生晚輩持起讀書、做人的一盞燈。
最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報道的11位“先生”,是從上百位頂級學術權威中篩選出來的,他們每個人都有開拓性的學術成果,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都無愧“先生”的稱呼。他們當中包括:翻譯界泰斗許淵沖、預警機之父王小謨、我國肝膽外科創始人吳孟超、唯一健在的九葉派詩人鄭敏、比較文學創始人(湯一介先生夫人)樂黛雲、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張存浩、兩彈一星功勛人物孫家棟、京劇大師譚元壽等,他們不僅是各自領域的代表性人物,同時又以特立獨行的風范與風骨,呵護著教育的靈魂,傳承者民族的精神。
高岩表示,近年來,和很多主流媒體一樣,央廣在提升新聞的速度、擴大信息量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提升主動設置議題的能力,意味著不能只是跟著新聞事件走,不能被動地等著上級派任務,而是要一方面拓展選題領域,一方面提升傳播能力。在互聯網時代,這對主流媒體確實是不小的挑戰。但是,能否提升議題設置能力,既關乎主流媒體的定位,又關乎我們的生存,是一道繞不過的必答題。她說:“《先生》是在‘主動設置議題’的壓力和動力下誕生的作品,也可以說是被逼出來的作品。”
《超級體驗團》
制播分離新實驗
北京廣播電視台的體育廣播節目《超級體驗團》從節目模式上來說,與其他節目是不一樣的。北京人民廣播電台運動體驗團隊創始人宋揚向記者介紹,節目團隊把體育廣播時間段承包下來自負盈虧:“其他節目是做節目拿制作費,我們是做節目自己賺錢給台裡交錢,余下的部分與台裡分成。”
正是由於制播分離的機制,使宋揚和他的制作團隊有節目制作費用的自主權。《超級體驗團》用外景制作方式來做廣播節目,這在廣播節目中是非常新鮮的嘗試,去年節目制作費用花了80多萬元,這對於廣播節目是不可思議的事。然而,正是由於這樣做節目,受到了廣告客戶的歡迎,節目團隊不僅沒賠錢還賺到了錢。
《超級體驗團》為什麼受歡迎?它又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宋揚介紹,這是一檔真人秀體驗式的節目,以馬拉鬆、越野賽、鐵人三項為主要內容,節目通過讓一部分人去體驗賽事進行分享,帶動更多人對體育賽事感興趣參加大眾體育健身。既然是創新創優節目,說明具有其他節目做不到的特點,當中有何奧秘?宋揚要求,節目團隊的主持人和記者要能參加馬拉鬆、越野賽和鐵人三項,而不是像其他體育記者隻能到現場看,然后在終點等著採訪,最后是主持人聽嘉賓一個人說。《超級體驗團》通過賽前、賽中和賽后分享,讓聽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個節目也不是一對一的訪談,而是主持人和記者參與其中,與5到10名體驗者一起分享比賽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宋揚參加香港100公裡越野賽,得到過銅獎,甚至比節目嘉賓的成績還要好。
“聲音是很有魅力的,廣播的聲音會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宋揚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跑馬拉鬆比賽時,離終點還有一公裡的時候,他當時非常激動,已經忘記了做節目,但手裡握著錄音筆,就說出了發自內心的感受,“我想把第一個馬拉鬆的獎牌,送給我即將滿一歲的孩子。”節目播出之后,很多人聽了深受感動,表示也想參加一次馬拉鬆。而參加《超級體驗團》的每個體驗者,都會從他們的口中說出不一樣的話,非常真實,這是做普通的訪談節目無法做到的。
中國田協透露,2017年將舉行超過400場全國馬拉鬆及路跑賽事。《超級體驗團》致力於大眾體育推廣,受到了中國田協和賽事公司的關注和支持,節目名額直通比賽並且免費,參與節目的體驗者也不用向節目交錢,因此聽眾報名非常踴躍。宋揚認為,《超級體驗團》的體驗者代表了廣大的體育愛好者,對於聽眾來說,比請明星或是官員更有吸引力。
2016年度廣播創新創優節目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先生》《生死關頭》《管黨治黨十六講》
北京廣播電視台
《超級體驗團》
上海廣播電視台
《黨旗下的回響》
安徽廣播電視台
《聽見:“扶貧正攻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