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花團錦簇,沒有鑼鼓喧天,一場簡短的儀式,一次歷史性的揭牌,上海報業就此翻開新的一頁——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整合重組的上海報業集團昨天正式成立。
百余年前,中國現代報業也是在這座城市發軔生根,領一時風氣之先。此次上海報業整裝再出發,啼聲初試又引世人矚目。
眾望所歸
上海報業資源重組,是眾望所歸。
老讀者來了。年過六旬的張敏珍老媽媽曾是一名人民教師,看書、讀報、育人是她一生堅守的生活方式。聽說上海兩大報業集團要整合重組,她特意從虹口趕到徐家匯中金國際廣場——上海報業集團總部所在地,隻為在新集團牌子前留一張影。“報紙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至今讀報仍是我每天的必修課。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報紙是上海人的老朋友,希望它們越辦越好。”
年輕人也不是旁觀者。在徐家匯上班的90后小伙楊鑫捷坦言自己平時看報的時間不多,但非常關注這次報業集團整合的新聞。“聽說新集團將加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這對我們年輕人來說是好事。我非常希望報紙能在新媒體平台上迸發新的活力。”
老報人寄予了殷切希望。在昨天舉行的上海報業集團干部會議上,上海新聞界老前輩紛紛到場,對市委的調整改革重大舉措,深感欣慰與高興。老報人趙凱說,從這次改革中,看到了上海報業從業者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干勁,有勇於面對挑戰、主動出擊的智慧。“新集團定位准確,各報社領導班子年齡結構合理,戰斗力強,我對上海報業的前途充滿信心,也一定會繼續關注‘娘家’的發展。”
記者編輯們更堅定了信念。2008年進報社的解放日報記者陳璽撼,昨天一天都在關注微博上有關新報業集團成立的消息。“年輕人既要適應變化,又要傳承老一輩報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傳統,開創屬於我們的未來。”
時勢所定
上海報業大膽改革,是時勢所定。
在昨天正式揭牌之前,上海報業集團與百度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聯手打造百度新聞“上海頻道”,釋放了這樣的信號:此次報業調整改革是適應媒體發展形勢的需要,是加強主流媒體建設的必然。
上海與報業有著不解之緣,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三張報紙都在這座城市有著半個世紀以上的發展歷史,在城市發展中打下烙印,留下輝煌。時至今日,原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資產已達到208.71億元,淨資產為76.26億元,總體經濟規模居全國報業集團前列。
然而,新媒體的崛起使上海的兩大報業集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俞振偉表示,全球傳統媒體都面臨廣告下滑、訂閱數下降的挑戰,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在網絡時代,紙媒如何突圍,如何解圍,至今沒有現成的答案。“在這樣的形勢下,市委經過充分調研、慎重決策,決定上海報業整合重組,是合乎報業發展規律、順應媒體變革潮流的英明之舉。”
對此,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裘新強調,上海報業集團的成立,是上海思想文化建設,尤其是新聞傳播事業發展歷程中開創性的一頁,這件事不僅凝聚著上海新聞工作者的新希望,而且承載著上海乃至全國新聞界的關注和期待。“我認為,在中國發展的現階段,報業仍舊大有可為,關鍵是如何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對此,我們心中充滿著深沉的歷史感和光榮的使命感。”
任重道遠
上海報業使命在肩,任重而道遠。
此次上海報業集團調整改革方案中,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將恢復報社法人建制,實行黨委領導下的總編輯負責制,以做好媒體內容業務和把握輿論導向為主要責任。這意味著三張報紙今后將作為獨立法人,擁有一定的事權、人權和財權。
“這是上海落實中央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需要。中央要求上海繼續當好全國改革排頭兵、科學發展先行者,上海的報業發展也要勇當排頭兵、先行者,提高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我認為隻有讓一線聞得到硝煙、聽得到槍聲的人掌握決定權,報紙才有出路。”裘新說。
主流媒體做強主業,集團則將成為專業的產業操盤手和出色的后勤保障者。裘新介紹,上海報業集團將實行開門辦報業的戰略,積極擁抱新的技術,直面新的傳播時代。新集團將廣邀天下客,願意與一切有意在上海乃至中國的傳媒舞台上共同成長的伙伴合作,與全世界最前沿的新媒體與新技術相融合,共同致力於謀劃真正有影響力,有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格局和項目,在融合與合作中實現共贏。
新的使命,新的出發。人們期待,主流價值觀能真正入眼、入耳、入心,上海新聞傳播事業能走出具有時代特征、上海特點的發展新路,迎來又一個春天!